〈中華副刊〉盡得浪漫的宵待草─以詩文畫家為名的紀念館(中)

東山魁夷紀念館
東山魁夷紀念館

文/攝影 陳銘磻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詩人畫家

千葉市川市‧東山魁夷紀念館

 

東山魁夷原名新吉,畫號魁夷,1908年7月出生橫濱,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柏林大學攻讀美術史。中年藉旅行創作,是當代日本最負盛名的風景畫家;曾獲日本畫院展一等獎、藝術院獎、文化勳章等。

1960年,為東京赤坂東宮御所繪製「日月四季圖」壁畫;1971年,耗時11年,為奈良唐招提寺御影堂繪製「山雲」、「揚州熏風」等障壁畫,自此躍登日本畫最高峰,具舉足輕重的影響,與平山郁大、高山辰雄並稱畫壇「三座大山」。創作心念:「透過人的眼睛而獲得心靈感知」,喻稱「日本心象風景畫家」。

東山的繪畫與文學流溢淡雅之美,清澄中蘊藏靜寂幽深,著重情調,濃鬱的韻味,其精髓是大和民族「物哀」與「幽玄」的美學意識,更是對自然和人生的哀愁依戀。

畫家也是作家,文筆細膩,意境優美,富禪意,充盈於文、畫之間的是哲思、哲理、哲趣。著作:《聽泉》、《和風景的對話》、《探求日本之美》等,與川端康成並稱日本散文雙璧。

東山是川端的摯友,且是古典情調愛好者。川端評價:「作為風景畫家,自覺服從命運安排,闡明對美的認識。一方面把旅行當人生、藝術,把無常看成命運;另一方面又將孤獨與憂愁埋在心底,對萬物抱著肯定意志,加以貫徹,從自然中獲取新鮮感受,始終生活在謙虛誠實的情愛中。」

畫家說:「只有捨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他的風景畫看不到人物,卻能感受對生命的深沉哲思,在《六支彩筆》寫道:「我喜歡描繪的並非人跡未至的景觀,是隨處散發人間氣息的地方。我的風景畫幾乎不出現人,理由在於,我所描繪的是作為人心象徵的風景,風景本身述說人心,沒有對人的感動,就不會有對自然的感動。」

1999年5月病逝,享年90。不少畫作,如曾在東京近代美術館展出的作品,都捐給東京和長野國立美術館,長野美術館另設「東山魁夷館」,用於常設展覽。版畫則捐給童年生活的兵庫美術館和祖父出生地香川縣坂出市「東山魁夷瀨戶內博物館」。

終戰後復員,他長居千葉縣市川市,直到去世,後人於住家旁設立「東山魁夷紀念館」。

紀念館建築為六角塔西式風格,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煞是氣派,大廳玻璃櫃展示珍品、藏書、畫冊,氣勢大塊的畫作雍容典雅排列,無論沉靜的街道門窗、鬱蔥的松林白雪,畫中風景全然布滿寂寥的空靈意象,宛如相伴走進純淨的大自然,滋潤出滲入抒情意味的圖象。不去在乎多功能室舉辦的講座、繪畫資料、畫家生平事蹟,翩然走進賣店,尋找精緻的森林白馬明信片、寂寞枝椏的著作、寧謐白雪的畫冊。

這樣一幢歐式建築,豈僅幽玄,象徵文學與藝術閒雅氣質的建築,足堪沉醉品味。(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