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商場老居民 感覺很受傷

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映,但劇中出現的白色恐怖、性別議題,卻引發爭議。圖為中華商場。(林道銘攝)
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映,但劇中出現的白色恐怖、性別議題,卻引發爭議。圖為中華商場。(林道銘攝)

談論老台北景點中華商場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映,但劇中出現的白色恐怖、性別議題,卻引發爭議,有人主張這是戲劇創作,不應該有限制,也有人認為,和早年記憶中的中華商場不同,甚至有中華商場老居民認為,劇組不該一邊打著「把中華商場蓋回來」的旗幟,但卻加入不是在中華商場發生的事情,直言「感覺很受傷」。

還原度高場景 塞原沒的事

《天橋上的魔術師》是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小說,原作描述在中華商場裡的鞋店小孩、作家、鎖匠、裝潢工人等故事,他們在中華商場生活,還有一個天橋上的魔術師。電視劇版的部分段落隱喻了原住民湯英伸、玫瑰少年葉永鋕、林宅血案等事件,是原著裡未提及的事情。

老中華商場居民表示,白色恐怖、性別議題都是可以討論的話題,「但這是一部從小說改編的作品,小說並沒有這樣寫,不符合原著內容。」再者,由於劇中場景真實還原中華商場的模樣,「用一個還原度很高的時代和場景,塞入原著沒有的劇情,會讓不曾經歷過那年代的人,覺得以前中華商場就是這個樣子,但根本不是這樣。」

老師體罰學生 西門校友駁

此外,劇中提到1980年代的西門國小,老師會體罰學生,並要求學生舉報自己的父母,有1984年自西門國小畢業的民眾表示,「實情根本不是這樣。以真實存在的學校,呈現原著沒有存在的事情,用戲劇創作合理化,很容易讓人誤會真實狀況。」

曾經提供劇組中華商場老照片、協助其還原場景的民眾表示,「我們用了很多心力關心這部作品,協助還原商場樣貌,但卻塞了很多小說原本沒有的事情,讓人感覺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