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是護身符或遮羞布

蔡總統日前投書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文章署名卻內外有別,英文原版只見「台灣總統」,但總統府公布的中文翻譯版,消失的「中華民國」卻又出現,引發議論。今年的國慶主視覺「金陽雙十」,同樣也不見中華民國國號與國旗,只出現「Taiwan National Day 2021」字樣。蔡政府這些年來多次玩弄國名、國旗、國徽等,試圖「去中華民國化」。作為國家元首,這些都是蔡總統有義務效忠的對象,而不該拿來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

對於《外交事務》署名爭議,府方態度猶抱琵琶半遮面,敢做卻不敢當,還甩鍋期刊,表示投書是用「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名義,尊重期刊的編輯。這立刻被馬政府官員打臉,表示過去馬總統投書或刊登國際媒體,對於頭銜毫不讓步,甚至連台獨精神領袖前總統李登輝過去在《外交事務》投書時,同樣維持「中華民國總統」的署名。

其實,蔡總統已多次玩弄國號、國旗。2019年宜蘭市與美國洛克維爾市締結姐妹市,蔡總統以台灣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R.O.C.)之名發出賀文;2016年蔡總統參觀巴拿馬運河在留言簿上留言時,同樣用President of Taiwan(R.O.C.)署名。

此外,正式國號也被蔡政府不斷變種,一下中華民國變成附註,一下台灣變成附註。行政院在去年9月公布新版護照封面,也出現變種,下方「加註」的英文台灣字樣喧賓奪主。這次國慶的主視覺意象,中華民國更是完全消失,只剩台灣,國旗紅白藍三色元素再次消失;但蔡政府終究不敢讓國旗完全不見了,於是就安排直升機懸吊國旗「快閃」進場一下,聊備一格。蔡政府雖號稱巨幅國旗有65坪之大,但懸吊空中遠距視覺的效果當然遠不如數字顯示的那麼震撼。

許多綠營人士認為正因中華民國的國號走不出國際,所以應該更改。但台灣國際處境的障礙關鍵不在國號,不是改個名字就能暢行無阻,民進黨已兩度執政,又豈會不知?在國號、國旗、國徽上做做手腳,除了自我取暖,對開拓台灣實質國際空間並無助益。「中華民國」是我國正式的國號,也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公約數,政府在正式場合應堅持正式的名稱。如果執政黨不喜歡,請開大門走大路,勇敢地循正軌修憲改國號、改國旗,不應該用偷吃步的方式,高興就拿來用一下,不高興就晾一旁,或隨意違憲變更修改。

最後更呼籲蔡總統,「中華民國」不是妳的護身符或遮羞布,遇到兩岸緊張就拿來呼攏對岸;需要凝聚國人時,才拿來團結民心;國號與國旗是總統效忠的對象,不是妳用來操作自己的台獨意識,或玩弄國族認同、討好獨派的工具。有綠營人士批評國民黨或藍軍看到「台灣」就過敏,但讓這些人過敏的,並不是台灣的出現,而是中華民國的消失!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