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冒腫塊竟非乳癌?! 醫籲有「六大症狀」恐是淋巴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年輕女性,某日突然摸到乳房上出現腫塊,因擔心自己罹患乳癌,隨即至醫院就醫,安排進一步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雖非自己原先害怕的乳癌,但卻是淋巴癌中,惡性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簡稱DLBCL,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所幸因為及時介入,接受治療後病情已獲穩定控制。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表示,不僅乳癌,臨床上也曾遇過耳鼻喉區出現腫塊而以為是鼻咽癌,但切片後發現是淋巴癌侵犯的案例。

黃威翰副主任提醒,不明原因的發燒、淋巴結腫脹、身體搔癢、盜汗、久咳不癒、莫名變瘦,這六大症狀可能是淋巴癌警訊,若莫名發生務必儘速就醫檢查。確診也無須過於擔心,今日不僅一線治療就有高治癒率,若治療反應不佳或發生復發,除了傳統的幹細胞移植外,還有CAR-T細胞免疫治療新選擇,癌末患者也能爭取治癒。

高風險族群勿輕視「燒、腫、癢、汗、咳、瘦」 當心淋巴癌找上門

「淋巴細胞負責協助人體抵禦外界侵入物,但淋巴細胞若出現惡性病變而產生癌細胞,就會演變成所謂的淋巴癌」,黃威翰副主任也進一步指出,「目前淋巴癌確切成因不明確,但目前普遍認為可能是因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例如受到病菌感染、免疫失調或其他與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而導致,因此,高齡者、BMI過重者、具C肝病史、有淋巴癌家族病史、愛滋病或感染幽門桿菌的患者,都可能是淋巴癌高風險族群。」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佔比多、惡性度高 醫鼓勵:積極治療有極佳治癒率

黃威翰副主任說,臨床上淋巴癌大致可分為兩類,首先是佔比達九成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次之為發生比例較少的「何杰金氏淋巴瘤」。而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有六至七成為B細胞淋巴瘤,其中,又以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屬最常見。

不幸中的大幸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雖惡性度高,但如能及時治療,七至八成患者都能獲得良好預後。黃威翰副主任說明,目前國際間對於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第一線治療的共識,為一個標準標靶治療搭配化學治療,並以類固醇作為輔助,但仍有二至三成患者可能遇上治療結果不理想,需進一步接續治療,包含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然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需要接受更高強度化療,且移植後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門檻較高,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會帶來一定衝擊。

治療失敗、發生復發別沮喪 CAR-T細胞免疫治療為癌末提供治療機會

「所幸現今在台灣已有細胞免疫治療可用,除了特管辦法核准的大量複製細胞免疫的方式以外,更有可強化免疫細胞的CAR-T細胞免疫治療」,黃威翰副主任進一步指出:「CAR-T細胞免疫治療可藉由將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分離至體外,並在免疫細胞上裝上特定抗原,幫助改裝後的免疫細胞精準找出癌細胞,一次性的治療就有機會為癌末患者帶來治癒疾病機會,且副作用相較於異體幹細胞移植更為和緩,患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也受到保障。

醫療持續進步 找回健康人生勿放棄治療希望

黃威翰副主任坦言,自己行醫至今遇過許多患者,從一開始診斷出罹癌的錯愕,而後慢慢接受,卻在治療後效果不佳時,心情再度跌落谷底,從旁看了實在感到心酸。隨著醫療持續發展與進步,未來治療只會越來越多元、效果越來越顯著,患者切莫放棄治療。

【延伸閱讀】

淋巴癌似感冒 醫籲6症狀快就醫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異常疲累、發燒咳嗽是COVID-19?醫:當心惡性淋巴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5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