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體驗觀察】荒謬還是自洽?自動機械裝置啟示錄

探勘「互動裝置」的前世今生(3)

藝術家馬塞爾·杜尚
藝術家馬塞爾·杜尚

你曾經注意過牆上滴答響的時鐘,是怎麼週而復始運作的嗎?這些生活中容易見到的自動機械裝置,透過結構、物理原理或是電力產生動能,為了服務人類而存在。它們的存在目的是功能性的,那麼一但被挪去了功能性,這些機械裝置的存在是否還具「意義」呢?下面特別挑選了幾件自動裝置作品,不再用複雜結構和絢麗外觀,建立讓自己信服的生存意義,相反的,它們用自身的荒謬回應這個生命大哉問。

《鼓掌機器》by Martin Smith, 2019
《鼓掌機器》by Martin Smith, 2019
《自行車車輪》,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 1951
《自行車車輪》,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 1951

關於這件《自行車車輪》,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回憶道,「在1913那年,我有了一個讓人開心的主意,就是將自行車車輪固定在廚房的凳子上,偶爾轉動它,就像是欣賞著火爐裡跳舞的火焰一樣。」此為藝術家現成品系列作品的第一件。

探勘「互動裝置」的前世今生(完)

參考資料:

https://www.moma.org/learn/moma_learning/marcel-duchamp-bicycle-wheel-new-york-1951-third-version-after-lost-original-of-1913/

圖片來源:

www.smithautomata.co.uk

https://www.avantform.com/product/4uaiajk9m60x

https://www.moma.org/learn/moma_learning/marcel-duchamp-bicycle-wheel-new-york-1951-third-version-after-lost-original-of-1913/

更多互動體驗設計相關的活動、資訊請上:https://tieda-ix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