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封城之下,墨爾本餐飲業的 5 種逆勢絕招

作者:周為洵/換日線專欄

澳洲墨爾本從去(2020)年 3 月開始,第一次封城兩個多月、第二次封城 4 個多月;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封城兩次,2 月快閃封城一週多,6 月快閃封兩週。如今已經是第五度封城,且解封時間未定。

封城次數多了,並不代表應付困境會變得容易,實際的情況是一次比一次緊急,政府宣布封城的時限越來越短,並不留給餐飲業者足夠應變的時間。今年 2 月份那次封城碰上農曆新年和情人節週末;這一次,7 月 15 日星期四下午兩點左右,宣布當晚 11 點 59 分開始封城,只有不到 8 小時時間可以因應,滿冰箱的備料食材,該如何處理都讓人頭痛,墨爾本的餐飲業遭受多巨大的打擊更是可想而知。

一年多下來,體質不佳的餐廳關門收場,尚能支撐的餐廳則絞盡腦汁,努力掙扎求生。而現今的台灣,與去年墨爾本剛封城時候的狀態有些相像,而現在墨爾本反覆封城,也許也將成為新的日常生活型態。

台灣目前處於「微解封」,何時會全面開放還不確定,建議餐飲業者在面對疫情衝擊,不僅要思考封城當下的解套措施,更要將疫情的「反覆」納入長期規劃,提前做好準備。

以下我將分享一些疫情之中墨爾本餐廳求生的案例,希望能提供參考。

一、各式料理包盛行,讓顧客自製名廚料理

關於封城期間的應變,首先要處理的課題就是食材庫存和維持廚房運作。只要廚房有開工,不僅消化庫存可以帶來收入,員工也能維持生計,因此,各種料理包(Meal Kit)推陳出新,名廚名店無不使出花招吸引顧客。

舉例來說,主題式的料理包「Master Class」,就教大家做各國名菜,提供食譜食材和教學影音,通通包含在內,讓人在家也輕鬆體驗異國料理。

二、獨立外送平台,把星級美食打包到府

另一種則是名店推出的經典套餐,只要有烤箱可以加熱,在家依然可以品嚐星級美食,還可以體驗大廚擺盤的樂趣。

最好的例子是「Providoor」,這是由墨爾本知名餐廳聯合推出的獨立外送平台,不僅封城期間經常完售,封城結束後也並未沒落,尤其疫情反覆之下,這種訂餐模式十分適合各種特殊慶祝場合,現在還將版圖擴往新南威爾斯,即將在雪梨上架平台。

三、真空即食包受歡迎

一般小餐廳若沒有心力規劃 Meal Kit,可以將店裡本就在做的、賣得不錯的商品,開發真空即食包,也會有一定的市場,像是千層麵、波隆那肉醬等在澳洲都有不錯的銷售潛力。

四、外送也能發揮公益精神

至於外帶、外送仍有龐大需求,削減人力輪班、簡化菜單、增加外送平台合作,搭配社群媒體行銷曝光,都有一定的效用。

另一方面,也有與慈善機構合作的成功案例。南澳廚師就號召待在家的廚師參與社區公益,和政府合作向弱勢者提供餐點。墨爾本名廚 Neil Perry 集團旗下的基金會「Rockpool Foundation」利用因禁令停業空置的餐廳廚房,和政府及 Qantas 等企業合作,成立「Hope Delivery」,在雪梨及墨爾本兩地提供免費餐點,給失業的餐飲業員工及需要的慈善團體。此舉不僅讓旗下員工有工作,更能幫助需要的人。

五、開放小餐廳投稿,宣傳多餘食材

除了前面提到的方向,社群媒體也有更好的應用,「Broadsheet」生活風格媒體在每次封城當下都會開闢一個專欄,提供小餐廳投稿,廣告店裡空置的食材餐點──比如說為了婚禮而訂的 50 公斤牛排,因為限令取消活動,變成難以消受的損失。有興趣的當地顧客可以依著廣告去購買,減輕業者的壓力。

以上分享了封城期間的應變,接下來著眼於封城結束後,墨爾本餐廳如何因應反覆封城的新日常。

趨勢一:活動主題明確,傾向「小而美」

首先,在疫情之前一年一度定期舉辦的大型活動,在今年朝著小型、短期快閃的概念前進,像是行之有年的「Melbourne Food and Wine Festival」,往年都是為期一個月的大型活動,2020 年因為 3 月封城而取消,同年底補辦成跨年的一日封街慶祝。

今年,則推出在 8 月底為期一週的「冬季盛典」。籌備期短、主題明確,靈活轉化可能是今後活動的趨勢,因為誰也不知道 3 個月、甚至半年以後會怎樣,能不能如期舉辦都是個問題。餐廳方面也是,快閃麵包店、快閃蔬食概念餐廳等,都在如今的墨爾本大放異彩。

趨勢二: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餐廳」

第二個我觀察到的現象是餐廳多角經營零售。封城期間,餐廳除了推出套餐外送之外,還有把店裡本來就在使用的好食材、葡萄酒,集結成箱銷售之舉。比如說,西班牙的火腿起司配上醃漬沙丁魚加上葡萄酒套組,或是產地直送的新鮮蔬果箱,還有把餐廳直接變成麵包店的新創意。

封城結束後,腦筋動得快的餐廳業者也沒有放棄零售的市場,獨立出來經營之外,更擴充商品品項變成零售食品雜貨店。個人覺得這是一項多贏的策略,要是餐廳品牌有推出即時料理包,不僅多一個通路可以販賣商品,也可以壓低食材進貨成品。

趨勢三:別停止開發「真空料理包」

第三個可以考慮的方向,是真空料理包常態商品化。

其實在封城期間幾乎家家都會推出真空料理包,然而當去年年底解封之後,一般餐廳大多恢復到日常,以服務餐廳內用客人為主。原因有二:一是廚房人員應付現場客人需求已經忙不過來,沒有時間繼續料理包的製作和研發。第二則是預期市場需求會降低,客人如果可以去現場用餐,誰還會想要買料理包?

個人覺得其實這樣非常可惜,如果有餘力,將真空料理包獨立常態商品化,發展到不同的通路,不僅可以增加營收,對於品牌的推廣也大有助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因為反覆封城,餐廳沒法營業,這條獨立產品線可能是挽救生意的活水,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員工。

趨勢四:派遣 APP 幫大忙,但仍未根治人力問題

最後,關於餐飲業最重要的命脈──人力,去年墨爾本封城之後,大量的國際學生和移民離開澳洲,而澳洲邊境關閉已久,也沒有外籍人士可以入境,導致仰賴國際學生和移民的餐飲業大受衝擊。

面對困境,由墨爾本餐廳推手聯合推出的餐飲業專用臨時派遣員工 APP「Supp」,就成為救急好幫手。當臨時缺人手,可以在 APP 上發文徵人,省下單獨招募員工所費的時間和成本,還可以和員工雙向評價,避免黑心職場。

但就長期發展,時不時的封城,員工沒工作絕對還是最大的困境,仰賴派遣只能臨時救急,餐廳能夠多角發展,才是留下員工最好的方法。

以上是個人對墨爾本餐飲業,因應疫情所做的觀察感想,不同地方的經濟背景、生活環境不同,可能沒辦法完全沿用彼此的經驗,但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點靈感,度過疫情的衝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引以為「澳」!五度封城之下,墨爾本餐飲業的 5 種逆勢絕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雪梨無預警封城,超市再現衛生紙搶購潮──抗疫已一年,居民為何仍「理智斷線」?
「沒有」防疫的平行世界:每日死亡 3-4 千人,「屍體數量就像每天都掉下一架飛機」

作者簡介:

周為洵,目前在墨爾本餐廳工作的小廚師。愛吃,著迷於食物的一切,討厭沒誠意的食物。粉絲頁:Australia in your glass 澳洲美食葡萄酒聚樂部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