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凝視記憶的殘骸 陳列新書《殘骸書》向受難者致敬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印刻文學合作出版駐館作家陳列散文《殘骸書》,該書為臺灣當代重要散文家陳列睽違十年新作,寫下駐館期間於景美、綠島白色恐怖紀念園區的見聞與思索,直接面對自身曾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經歷,也向無數受難者的反抗、志氣、自由與尊嚴致敬。

人權館日前舉辦陳列《殘骸書》新書座談會,邀請作者陳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向陽對談,並邀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教授楊翠、作家廖玉蕙、朱嘉漢、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教師陳美桂、李文成等多位貴賓與會。

國藝會董事長向陽肯定《殘骸書》非常嚴肅地檢討威權的遺緒,並且感性地呈現白色恐怖時代受難者共同的心理結構。關於破碎的記憶、破碎的歷史、破碎的人與心,陳列以文學之筆表達歷史學家無法陳述歷史,即接近在漫長白色恐怖年代,渴求自由的社會集體受凌辱的創傷心靈。向陽亦肯定陳列文學創作多年來多變的風格,卻始終不離對人性與土地的關懷,在《殘骸書》中不見控訴,反而在平淡的態度中顯現巨大的悲憫與哀傷。

政大臺文所教授陳芳明表示,自身曾為黑名單的一份子,飽受在海外的鄉愁,與曾在島內被監禁的陳列同感,親情的切割是對人最大的凌遲。《殘骸書》以平靜的文字表現立體的情感,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陳列不斷稀釋洶湧的憤怒,讀後卻會不斷湧現。陳列以從容的姿態面對痛苦的歲月,陳芳明教授認為一般寫作者非經生命中的沉重試煉無法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