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電腦斷層 肺癌篩檢利器

中國時報【報導魏怡嘉】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一年有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平均每天有25人死亡,高居十大癌症之首。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尚志表示,台灣肺癌死亡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多數肺癌病患確診時已是末期,無法開刀根除病灶。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是肺癌篩檢利器,加上標靶藥物及近來受到高度關注的免疫療法,都為肺癌帶來新的治療選項。 高尚志指出,LDCT檢查,可發現1公分以下的肺癌,可較X光提早5到10年發現肺癌,肺癌第一、二期因腫瘤較小,一旦發現,可開刀根除病灶,但有3分之2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已無法透過手術根治。 針對突變基因選藥 對於無法手術根治的肺癌,高尚志表示,最近十多年來,醫學界陸續發現肺癌存在許多很特別的突變基因,這些基因統稱「驅動突變基因」,只要針對這突變基因使用正確的標靶藥物治療,就可以把腫瘤控制好,尤其亞洲人的肺癌細胞通常可驗出所謂「驅動突變基因」,而針對不同類型的驅動基因突變,可以選用不同的標靶藥物。 但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在台灣仍有20∼25%肺癌病人找不到突變基因,隨著醫療的進步發展,現在還有另一治療選項,即是免疫治療,且病患腫瘤細胞的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愈高(須大於50%)治療效果愈好;不過,臨床觀察,免疫治療只有15∼20%有效,也就是說只有5分之1的人有效,且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的病患,若標靶治療失效後,想轉而採用免疫治療,效果並不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