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電影院看電像

而在我近幾年接觸到的對岸新創之中,舊有「入戲」的相反詞「出戲」最得我心!因為一來可以精簡「無法入戲/難以投入」的冗詞贅語,二來,看劇難忍演技不到位時可用,聽到八卦情節過度誇大、學術演講不知所云時……,都能拿來當作比起既有的「分心」更「有戲」,更生動有趣的同義詞來用!

另外,相對於「費心」、「寬心」新創的反義詞「省心」、「鬧心」,或者「揪心」的晉級詞「虐心」,又或者「群起嘲笑」的縮寫「群嘲」,前兩者補其不足,第三者細分等級,第四者簡短有力突增喜感,都給人「語彙精進」的感覺。

相反的,有些科技用詞便讓人不敢苟同。比如「點擊」視窗、文件的「擊」字更常見於「擊破/擊退/擊斃」,何不改用不帶「攻堅殺敵」戾氣的「點選/點開」?至於「螢幕」的對應詞「屏幕」的「屏」字組合詞「屏風/屏障/屏蔽」指的都是「遮蔽」,不就正好和螢幕的「顯示器」功能背道而馳?

還有,自從電影發明之後,「影/像」兩字分別用於「電影/圖像」,便有「動態/靜態」之分;唯有顯得比較「高級」的「攝影(師)」一詞兩邊通用。依此類推,「錄像機/攝像頭」比起「錄影機/攝影機(監視器)」,其實有違語言的一致性。另有相關的「視頻」video,既然「音頻」一詞原初指的是物理現象「震動頻率」frequency,比照其重點在於「訊息」內容message的「音訊」,改稱「視訊」,各就各位,不是更符合華語的內在邏輯?

我在遊歷講學途中近距離接觸的人,不是留過洋便是嚮往西學的師生,相對開明、理性。何況我又抬出「商業邏輯」、「漢化」、「華語邏輯」(而非兩岸對陣)當作評斷基礎,有理有據,便不難贏得「我們講話比較誇張」、「你們用詞比較嚴謹」之類語帶謙和的回應。當然也有人振振有詞的搶白:「可是,語言本來就會『演進』!就是『演進』的結果!」

可惜,語言或任何領域的「演變」,既有可能是「進化/優化」,也有可能是「退化/惡化」。所以,如同城市發展有必要借重都市計畫、建築法規,而非聽其任意滋長、自生自滅一樣,語言也需要通過語言專業(包括最基本的教學)、工具(比如字典)來把關。特別是,身為知識分子,就算預見「劣譯終將驅逐良譯」,至少不該全無反思、毫無作為吧?

但我不想說教,平靜的回了一句:「喔,那你們今晚會相約去『電影院』看『電像』嗎?」眾人愣了一下又「哈」的一聲笑了出來。

所以說,「幽默」應當是更好的「說服」手段囉?或者,就算一時說服不成,也不至於不歡而散,還可望留下「細細回想/轉念迴旋」餘地的辦法吧?

話說回來,台灣真的技高一籌嗎?也不見得,只是問題各有不同罷了。近年從對岸流行過來一種說法:「貧窮限制我的想像」。事實恐怕正好相反,因為受限的更像是「可以如此豪奢花錢(不傷腦筋)的想像力」而不是「如何儉省用錢改以(更能解決問題甚至招財的)創意取代的想像力」。

回到商業邏輯具體舉例,就是「電影賣座限制譯名的想像力」:一旦有部「XX魔鬼」、「XX神鬼」意外賣座,便有無數牽強附會、投機引進之作有如跟蹤狂、喪屍一般,一路尾隨、亂咬,終至全台「群魔亂舞」,分不清哪個是哪個鬼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