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危機引爆漲價潮 亞馬遜效應 業者跟進

假期季購物本周開始,消費者上網血拚時可能會發現物價上漲不少,尤其在電商巨擘亞馬遜更是如此;經濟學者指出,亞馬遜對全網物價影響力強大,競爭對手往往在亞馬遜帶頭下跟著漲,讓各家電商物價相符,此一現象已冠上「亞馬遜效應」(Amazon Effect)的稱謂。

華盛頓郵報26日報導,電商分析公司Profitero追蹤幾大電商2萬件暢銷商品,發現亞馬遜相形競爭對手漲價來得快,就追蹤的商品項目,亞馬遜10月份去年同比就漲價7.5%;沃爾瑪漲3.1%、目標(Target)百貨3.6%。

EMarketer指出,亞馬遜是電商巨頭,市占率超過41%,對全網物價影響力龐大。

哈佛大學商學院經濟學者卡瓦羅(Albert Cavallo)表示,有實體店的零售業者商品上架時,也跟隨網路價,不論漲跌,讓物價全面均值化;線上競爭讓物價趨向一致,通膨也一樣;零售業者愈能把線上訂價帶到實體店,亞馬遜效應力量就愈強大。

亞馬遜效應很重要的原因,在聯邦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指出,10月通膨與去年同比上漲6.2%,為30年來最嚴重,大致是受到能源價格大漲、供應鏈壅塞歷時很久還沒解決所致。

含亞馬遜在內的零售業者正為全球供應鏈堵塞、國內勞工欠缺而傷透腦筋,這兩項因素推高他們的成本。亞馬遜10月表示,打算在第四季多花40億元,用更好的薪酬及福利,以確保所訂貨物能送抵貨倉;目前招聘的季節工有15萬人;整個第三季用在倉儲處理的成本就花了185億元。

長久以來,亞馬遜動用演算法掃遍其他零售商網站,確保自己的商品價格要低於或等於競爭者的,但有時也不盡然,例如18捲一袋的Charmin Ultra Strong大包衛生紙最近賣31.03元,但目標百貨賣18.79元。

亞馬遜平台賣的絕大多數商品都來自第三方供應者,亞馬遜便向後者施壓,確保自己賣價有競爭力。華府檢察長拉辛(Karl Racine)5月便向亞馬遜祭出反壟斷訴訟,說亞馬遜不讓供貨商用更低價格、更好條件,把產品賣給其他線上平台,包括供貨商自己的平台也一樣;這種禁斷行為導致電商市場全面出現「人為的高物價」;但亞馬遜曾表示,賣方在亞馬遜平台的售價要自付責任。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WHO命名南非變種病毒為omicron 英暫停6國航班
南非新變種將讓疫苗無效?專家:效力將降 但並非末日
「快打補強針」 全美接種率最高前5州 新冠確診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