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周年報導3/俄羅斯設「再教育營」收逾6000名烏克蘭兒童 為抹去烏克蘭身分文化認同

俄烏戰爭周年報導3/俄羅斯設「再教育營」收逾6000名烏克蘭兒童 為抹去烏克蘭身分文化認同
俄烏戰爭周年報導3/俄羅斯設「再教育營」收逾6000名烏克蘭兒童 為抹去烏克蘭身分文化認同

已延燒1年的俄烏戰爭,早讓烏克蘭、俄羅斯的彈藥庫亮起紅燈,經濟備受衝擊。烏克蘭、俄羅斯領導人堅持不退讓,持續戰鬥下,將把這場戰事推往無止境的境界。兩國都想打贏戰爭,關鍵是西方世界對烏克蘭軍援、資助的決心,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不顧一切,加速國防生產的長期堅定意志抗衡嗎?請看《菱傳媒》俄烏戰爭周年系列報導。

(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目的除佔領領土,還預期達到從小改造烏克蘭人愛國理念。美國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到西伯利亞、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區建立43個「再教育營」,宣稱領養烏克蘭孩童,讓他們接受親俄教育。

美國國務院支持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人道主義研究實驗室(Humanitarian Research Lab)依據衛星圖像和公開帳號等資料,透過「衝突觀察站」(Conflict Observatory)組織在14日發布這份最報告。

報告指出,被俄羅斯收容在43所「再教育營」的烏克蘭孩童至少6000人,這些孩童原本都有父母或監護人,有些人被收容在烏克蘭國家機構中,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與親人離散、監護權不明等狀況下,被俄羅斯收容在「再教育營」中,部分「再教育營」中的烏克蘭孩童被轉送到俄羅斯家庭、寄養機構照顧。

報告指出,俄羅斯政府各個層級都知悉「再教育營」計畫,也都參與其中。俄羅斯政府把這些營區宣傳為「融合計劃」,目標是將烏克蘭兒童融入俄羅斯政府的民族文化、歷史和社會願景。「再教育營」中的烏克蘭兒童年紀最小僅4個月大,最大約17歲,部分營地對10多歲的孩子進行軍事訓練,但目前沒有證據這些人被派往前線作戰。

耶魯大學人道主義研究實驗室研究員芮孟(Nathaniel Raymond)表示,「俄羅私設立的「再教育營」目的,是針對烏克蘭孩童進行親俄教育。」

報告調查結果發現,「再教育營」在去年2月就開始陸續設置,41個位於被俄羅斯佔領的克里米亞地區,總數43個「再教育營」中有78%從事系統性教育工作,包括讓烏克蘭孩童接受俄國的學術、愛國、軍事教育。

芮孟指出,「這份報告並非以獲取『種族滅絕』為目的,但從調查發現,俄羅斯的確違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當中把兒童從一個群體轉移到另一個群體的規定。」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指出,俄羅斯官方系統性轉移大批烏克蘭兒童,讓它們被俄國人領養,目的是希望抹去他們對烏克蘭身分、歷史、文化的認同,俄烏戰爭的毀滅性影響將綿延數個世代。

針對美國國務院上述發言,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發出聲明反駁,「我們注意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的荒謬言論,指責我國強迫轉移驅逐烏克蘭兒童到俄羅斯。俄羅斯是接受因烏克蘭武裝部隊砲擊、暴行而被迫與家人逃離的兒童,並盡最大努力保護父母和親屬無法在身邊或死亡的未成年人,並在監護下轉移孤兒,以確保他們生命安全和福祉。」

菱傳媒原始網址:俄烏戰爭周年報導3/俄羅斯設「再教育營」收逾6000名烏克蘭兒童 為抹去烏克蘭身分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