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好威?中國網友「出征」海參崴,官媒卻悶不吭聲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近日在其官方微博,發表了一條關於俄羅斯東部大城「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建城 160 週年紀念日的貼文與影片。沒想到,卻引起了眾多中國網友再次「出征」,貼文底下一片謾罵聲浪。(隨後被限制評論功能)

這是因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其實有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叫作「海參崴」。

中國人說的「海參崴」,現在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也是「遠東聯邦管區」的行政中心所在。而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在俄文的意思,是「征服東方」。

「征服東方」對俄羅斯人來說是歷史上無比的驕傲。但對如今的眾多中國網友來說,卻顯然是奇恥大辱。

各種公眾號、自媒體們,紛紛大義凜然地數落著俄羅斯駐中大使館的不是,如「竟敢在中國的土地上撒野」、「別再挑釁中國人」⋯⋯等,還有人引用列寧的話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而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也不甘示弱,在微博上用中文火力反擊──雙方儼然在虛擬的網路空間裡,奮力捍衛各自對「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主權。

更有趣的是,平日經常站到火線上「伸張(中國的)正義」的中國外交部與官媒系統,對於此件衝突卻可謂低調再低調,企圖小事化無。

因為基於國際現實,中國官媒不再(能)使用「海參崴」一詞,才是他們想要掩蓋的,真正的「奇恥大辱」。

「海參崴」是怎麼變成「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以下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個地方的百年發家史:

改變海參崴漁港部落命運的《清俄北京條約》

歷史源遠流長,海參崴自古以來原為遊牧民族居住地,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但歷朝歷代的中國王朝,都將海參崴當成漁村部落經營,是俄羅斯人「征服東方」後,才重塑了海參崴這個城市的地緣戰略價值。

而中國網民們最「介意」的, 1860 年滿清與沙俄與簽訂的《清俄北京條約》,也正是海參崴從偏遠漁村變身重要樞紐城市,命運轉折的起點:

當時,在長達 4 年的英法聯軍之役即將結束時,並未參戰的俄國聲稱自己對「調停戰爭有功」,要求清廷簽署這一條款,而當時積弱不振的清廷也只能照辦──從此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 4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與大清無關,成為了沙皇屬下的領土。這個條約,也從此改變了海參崴的命運。

對當年的沙俄帝國、今日的俄羅斯來說,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戰略地位重要性均不言可喻,因而立即在當地開始了大舉建設:它除了是俄國國境最遠東之處,並臨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且三面臨海。雖說該區由於氣候所限、水域經常冰封,但海參崴的海面結冰期最短,遂成為俄國經營東北亞地區,最主要的地緣與戰略利益要地。

如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為俄羅斯遠東地區近海運輸的中心,同時也是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鮮為人知的「海參崴華工血淚史」

但俄羅斯花上百年建設海參崴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清俄北京條約》一張紙,並不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控制」,尤其勞動力的缺乏,更曾讓沙俄帝國一籌莫展──當時還沒有西伯利亞鐵路的興建,從聖彼得堡發配遠東邊疆的囚犯和工人,走陸路很難順利抵達遙遠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倘若走海路,則要繞過整個歐亞大陸極難補充。

當時的日本,更已經初步顯示出對中國東北的野心,沙俄急需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此地,建設一座可靠的海軍港口。

於是,俄羅斯仿效美國招募華工建造鐵路一般,開始招募東北地區的中國人到海參崴投入基礎建設工作。特別是軍港的建設,泰半都由中國工人修建,連採購的磚石也全部是中國供應商提供的。隨後,各類後勤設施,如港口總部大樓、海軍醫院、營房、發電站、內部鐵路,甚至炮彈倉庫,也都出自中國工人之手。

美國 19 世紀的華工們,有著有可歌可泣的血淚史,東北人到海參崴的狀況則可謂更為慘烈: 1904 年,俄羅斯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利益衝突加劇,戰爭隨時可能會擴大到全面衝突。但由於零星戰役中,「東北人」大都幫助日軍對抗俄軍,俄羅斯便下令海參崴全面驅逐當地所有中國工人──中國工人沒有任何落地生根的機會,要不工期結束後遣返,要不就是「非自願式死亡」。

日俄戰爭慘敗,讓俄羅斯痛定思痛投入海參崴的建設

西伯利亞大鐵路對俄國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正是這條漫長的鐵路,連接了這個東西跨度巨大國家的疆土,讓聖彼得堡(帝俄時期首都)、與日後的莫斯科,對「遠東疆域」的管理成為可能。

這條東西鐵路線無論在曾經的沙俄、蘇聯,抑或現代的俄羅斯聯邦,都是維持巨大國土的關鍵動脈。而它的興建,也與海參崴的發展息息相關。

1904 年,日俄戰爭爆發,俄羅斯最後跌破歐洲列強的眼鏡,以戰敗告終。帝俄長達兩世紀的「征服東方」之舉,首次遇到最嚴重的挫折──崛起的日本帝國。這讓沙俄痛定思痛加速建設海參崴、當中亦包括在此幾年之前,自海參崴開始動土的西伯利亞鐵路。

當年在海參崴主持西伯利亞鐵路動土典禮的「皇太子」,沙皇尼古拉二世深知,必須在這裡投放足夠的力量,將其真正建設成俄國在遠東日本海邊的要塞城市,才能說自己徹底掌控了遠東新領土的局勢。

1911 年,中國歷經辛亥革命、滿清帝國覆亡進入到民國時期。此時鄰近的俄羅斯和日本,則已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沿岸對峙擴張:日本沿著北海道控制了千島群島,俄國則沿著黑龍江通向海參崴──雙方早晚要磨刀霍霍,爭奪中國東北和庫頁島的地緣政治利益,張作霖和張學良的奉系軍閥勢力在日俄兩國眼裡,則「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反觀直至二次大戰之後,日俄兩國對「北方四島」的領土紛爭,迄今仍糾纏不休。

兩度親訪今日海參崴:氣氛肅殺的 APEC 領袖峰會

今日的「海參崴」內部民族眾多,主要為俄羅斯族,約佔總人口的 85%,也有少數烏克蘭人、朝鮮族人;但當地的中國人、韓國人、日本商人和遊客們也不少。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海參崴也是東北亞國家各股黑幫勢力盤根錯節的大本營。

筆者有兩次親赴海參崴的經驗:一是 2012 年的「亞太經合會」(APEC),就在海參崴舉辦。歷年 APEC 領袖峰會大都選擇在 11 月的冬季舉辦,但海參崴緯度過高,冬天異常寒冷,所以選擇在 9 月份的秋天進行。

當時做為幕僚,我全力襄贊台灣代表的後勤作業,但有經驗的外交部國組司(國際組織部)長官,卻私下和我閒談說道:「此屆的海參崴 APEC 一系列會議,感覺非常詭異。」

例如一般來說,APEC 會員體若當年輪值到舉辦領袖峰會、和隨之而來上百場以上的系列會議,都會將 APEC 打造成「亞太政治的奧林匹克會議」,起碼與當地的城市觀光和會展經濟結合。

然而,俄羅斯卻反其道而行,把峰會安排在距離海參崴市區甚遠的山莊,而且進出管制森嚴無比,讓各國人員私下均深感不安。尤甚,當屆 APEC 俄羅斯明確要求中國媒體以「符拉迪沃斯托克」或「符市」來報導,切勿用海參崴這個詞彙。

筆者第二次前往海參崴的經驗,則是東北朋友拉著我到海參崴的賭場旅遊,氣氛自是輕鬆不少:賭場賭客幾乎都是中國人和韓國人,連賭場裡的俄羅斯荷官都會說中文,讓我開了眼界。

事實上,俄羅斯為了振興海參崴的經濟發展,在當地開闢了「博弈特區」,就是為了吸引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去消費。在東北地區的台商也常跑海參崴。

嚴格來說,「海參崴」的市容早已是濃郁的俄羅斯城市,中國淵源更可謂一掃而空:今日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歡迎中國人來「搞經濟 100 分,搞政治給你 0 分。」

中、日兩強最大的「外患」,始終包括俄羅斯

最後,再來談談文章開頭提到的話題,為何如今中國外交體系、官方媒體,對俄羅斯使館「侵門踏戶」地慶祝「征服東方 160 年」悶不吭聲、甚至「表示尊重」?

因為,俄羅斯才是中國向來最大的致命威脅:蘇聯時期中蘇之間的「愛恨情仇」姑且不論,即便是蘇聯解體、中國崛起後,俄羅斯的政商菁英們仍始終把中國當成「遠東地區的小老弟」看。

尤其,當如今美國聯合西方陣營,對中國採取「圍堵」之勢時,俄羅斯的立場為何,更深刻影響著中國如今的外交、乃至政經發展之路。

簡言之:當中國想做「全球大國」的時候,美國是中國崛起最大的阻力;而當中國想做「區域大國」的時候,俄羅斯則是中國崛起的最大潛在威脅。

而就筆者所知,中國的政治菁英們大多認為,美國距中國尚隔著一個大洋,再大的矛盾,也無法真的讓中國「徹底終結」,充其量不過能限制中國的國際空間。然而,「俄羅斯與美利堅不一樣」:俄羅斯是中國邊界最長的陸地鄰國,又位居北面居高臨下、深廣的邊境線易攻不易守。

俄中兩國網民激戰「海參崴」,對筆者更有個深刻的啟示:俄羅斯距離中國的首都北京很近,中國距離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很遠。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中國網友大舉「出征」海參崴,官媒為何悶不吭聲?看懂俄羅斯「征服東方市」的百年發家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我在海參崴,冰天雪地開賭場
比「天安門」早了 36 年:東德六一七事件,蘇聯坦克前的「統一日」

作者簡介:

Mark Lin,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清大經濟學系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李念祖:該整修的,是國會還是憲法?
連架都不會打的國民黨,還剩下什麼?
蔡政府「科技天網」下的各種隱憂
司法改革,不只是修個法條就行
東方之珠煙硝四起 香港戰場「五大對戰」劇本分析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