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病友踏步車 強化復健

台灣目前因中風導致偏癱的病友,保守估計有三十萬。偏癱的病友因為行動不便,難以從事全身性有氧運動;長期嚴重缺乏全身性運動,引起肌肉萎縮、心肺功能退化、產生負面情緒、提升再次中風的風險。基於病人需求,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任黃書群和桃園長庚醫院黃美涓名譽院長,發明了「踏步車」,讓使用者在模擬踏步的過程中,運用自身力量四處輕鬆移位,快樂帶來的正增強作用產生高復健順從性,兼顧體能和步行訓練。

黃書群主任表示,有些偏癱患者可以依靠拐杖緩慢行走;有些偏癱患者則完全倚賴輪椅行動,他們在一般輪椅上僅依靠單手抓握輪圈推進、單腳控制方向,這樣的作動方式移位緩慢且長期使用增加肩膀受傷機率,不符合人體工學,患側也容易產生習得性廢用。

「踏步車」是專門為偏癱病友設計的類「自行車」,申請美國發明專利獲准後,已技轉國內廠商,之後又歷經反覆改良,擬於今年六月試產,十二月小批量產。

車體設計考量經濟性及安全穩定性,讓無法行走的偏癱病人也能以健側帶動患側,以踏步的作動方式移位。試車時病人回饋大多正面,因為它滿足了偏癱患者希望靠自己移動的渴望。使用者的滿足,是產品最大的價值。此外,踏步車也可以放在滾筒訓練架上使用,可在醫院復健時使用,也可在家裡或社區使用。

黃書群主任的臨床研究發現,以健側肢體帶動患側的踏步運動方式,幫無法行走的中風偏癱病友進行復健訓練,每周三次,僅需十二周,心肺耐力即有顯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活化、凝血酶生成和發炎細胞激素均有下降,顯見運動訓練帶來的抗血栓和抗發炎好處。由於中風偏癱病友的活動量長期嚴重缺乏,一旦開始運動,其帶來的好處是快速而明顯的,對於預防再中風和心血管疾病實不可或缺。論文刊登於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標官方期刊,並獲頒二○二三年台灣復健醫學會卓越研究獎。

台灣復健醫學會鼓勵所有行動不便的身障病友,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全身性運動方式,且形成持續的習慣。切莫因為肢體活動受限而過著坐式生活,少動日子久了,必定招來各式疾病。如果病友找不到可長可久的運動模式,建議跟您的復健科醫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