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也可能「藥越吃越痛」!「生理回饋放鬆法」降低43% 再發作機率

頭痛雖然感覺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卻是讓人心情煩躁、工作效率低落的最大原因之一。根據健保統計,台灣有 17 萬人確診偏頭痛,但頭痛學會估計,如果算上自己忍痛、吃藥止痛,但沒有就醫的人口,台灣應該有 150 萬人受到偏頭痛的困擾。

但其實藥物可能讓頭痛「越吃越痛」,因為單純的「止痛藥」沒辦法真正解決頭痛的問題,如果一直用藥物來壓制疼痛的感覺,反而會讓身體更沒辦法接受疼痛,導致越來越痛的狀況。

偏頭痛也可能「止痛藥越吃越痛」!這幾種狀況要特別注意身體反應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病房主任楊富吉說,在臨床上會看到有長期頭痛的患者,出現「藥物過量使用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的問題。

而根據權威醫學中心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資料顯示,以下這幾種藥物可能會導致這種反彈性的頭痛:

常見的、單純的止痛藥

  • 乙醯氨酚(例如普拿疼)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ASIDs,例如布洛芬)

  • 阿斯匹靈

部分偏頭痛藥物

  • 曲坦類藥物(Imitrex、Zomig 等)

  • 部分麥角類藥物(如麥角胺 Ergomar 等)

鴉片類止痛藥

咖啡因類止痛藥,或是過量咖啡因

「每週吃止痛藥的天數超過 3 天以上,或一個月使用藥物超過 10~15 天以上,就表示藥物使用量過多,可能會引發藥物過量使用頭痛。因為過度使用止痛藥會讓中樞神經變得更敏感,讓中樞抑制疼痛的能力下降,反而更容易頭痛,而且容易造成藥物成癮的問題。」楊富吉說。

而如果按照這樣的頻率,吃止痛藥超過 3 個月以上,就要特別注意。

freepik
freepik

「生理回饋放鬆法」降低43% 再發作機率

但根據台灣頭痛學會資料,其實除了藥物之外,透過「生理回饋」的方式,也可以幫助改善因為緊張、神經敏感而引起的疼痛,像是偏頭痛。

生理回饋(biofeedback)

藉由儀器來了解自己生理機制的反應,觀察是否有緊張時會出現的幾種症狀,如流汗、體溫升高、肌肉緊繃、呼吸不順等;如果發現自己緊張,就進行「練習」,試著從緊張的狀態中放鬆,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在我們神經緊繃、緊張的時候,自然會出現很多生理反應,而生理回饋就是透過精密的機器去偵測反應,了解現在自己的心理壓力是多少;透過量化的數字,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現在的緊張程度,進而練習正確的放鬆方法,緩解身體不舒服的狀況。

常用的生理回饋機制

  • 肌肉緊張程度(肌電位,EMG)

  • 指膚溫度(Temperature)

  • 手汗、汗腺分泌程度(膚電位,EDR)

而針對不同的生理反應,由臨床心理師、神經科醫師來協助進行「生理回饋訓練」,學習控制症狀,比如放鬆肌肉,甚至是控制自己冒汗的程度;只要學會控制,通常都能藉由這種放鬆的反應來改善疼痛。

根據頭痛學會資料顯示,美國俄亥俄大學心理學家 Holroyd 在一個綜合許多研究結果的巨集分析當中,檢視了 25 個服用propranolol(治療高血壓、心臟病、預防偏頭痛的藥物)的研究,與 35 個用生物回饋與放鬆訓練來預防偏頭痛的研究,發現在 2445 個病人當中,服用藥物的改善程度,跟使用生理回饋之後的改善程度差不多。

照片檔 ID:933517440
圖片來源/iStock

研究依照治療的狀況,將受試者分為 4 組:

  1. 服用藥物 propranolol:偏頭痛的發作減少了 43%。

  2. 使用生物回饋放鬆訓練:偏頭痛發作減少了 43%。

  3. 使用安慰劑:偏頭痛發作減少了 14%。

  4. 沒有治療:偏頭痛發作毫無減少。

這個結果顯示,生理回饋放鬆訓練在預防偏頭痛的效果遠比安慰劑有效,而且幾乎跟最標準的預防用藥物治療 propranolol效果差不多。

頭痛學會理事長林高章也表示,這項作法在學理上看起來應該是有效果的,不過目前推行的程度不高,但或許可以嘗試看看。

文/盧映慈 圖/海倫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早上起床頭痛,表示身體正在求救!
到底為什麼會偏頭痛?醫師教你用6種症狀自我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