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1002人獲頭銜,台灣就有14位!揭密谷歌最神祕專家計畫「開發者專家群就像智囊團」

谷歌自2012年啟動開發者專家計畫,獲得認證的軟體技術專家,能享有專屬的活動和福利。

目前台灣也有14位谷歌開發者專家,入選這項計畫究竟有多麼困難?選入後他們又如何被改變?

你們覺得為什麼OpenAI新出的語言模型GPT-4,比谷歌的PaLM還厲害?」三個穿著輕便西裝的大男生,在谷歌(Google)台北辦公室一見面,就興奮大聊技術。平時,他們各是三家公司的經營者;現在,這三人的共同身分,是全台僅14位的「谷歌開發者專家」。

2012年啟動、簡稱「GDE」(Google Developer Experts)的谷歌開發者專家計畫,共分成17個技術領域,只要你不是谷歌員工、卻能在某項技術上被該公司認可,並且經常透過演講、部落格、影片分享技術,你就有機會取得這項頭銜。

截至3月下旬,全球有1002位這樣的專家,其中亞洲有超過250位,在谷歌搜尋無法落地的中國,則有39位被認證的專家。台灣的專家人數雖然只有對岸的三分之一,但據谷歌統計,就人口比例來看,台灣排名亞洲第二。

通過三道審核 能搶用新技術

這項極其「神祕」、鮮少人知道的計畫,只要取得專家資格,不僅可與谷歌總部開發人員直接溝通,取得未發布產品的試用資格,該公司更會贊助你參加一年一度、在美國加州山景城總部召開的開發者專家全球峰會。

本文開頭出現的三位台灣軟體人——多奇數位創意技術總監黃保翕、亞太智能機器創辦人吳柏翰、愛料理創辦人李致緯,就是台灣少數的谷歌開發者專家。這次他們也首度聯袂接受《今周刊》專訪,談及當初光是通過三個關卡的審核,就煞費工夫。

首先第一關,谷歌要求你必須拿到一封谷歌員工或開發者專家的推薦函,才能進入資格審查。在這一關,谷歌人員看的不只是技術,對產業與社群的「貢獻」、是否樂於「分享」,也是重要的審查標準。

網路界人稱「保哥」的黃保翕,是在2019年取得開發者專家認證。在這之前,創業近20年的他,每年演講超過15場,培訓超過5千名學生,在部落格、臉書發文「尬聊」技術,是他的日常。「在影響力欄位,我就寫了幾萬字吧!」他笑說。

在第一關「過關」後,第二關會由一位開發者專家,對候選者面試,從演講、發影片、錄音製播的頻率,判斷對方是否熱中分享。

到了第三關,也是公認最有挑戰性的一關,則由谷歌產品團隊的工程師親自提問、考核,例如「你要怎麼利用技術改善產品?」通過後,才能拿到開發者專家認證。

雖然沒有額外薪水,但專家們的「福利」,在於能取得先機。譬如,他們每個月會固定召開一次以上的線上會議,谷歌的產品團隊會向專家們預告,公司未來產品的開發方向、新技術,並徵求專家意見,也就是說,專家們不但能影響產品或技術的發展,甚至可以搶先把新技術應用在自家產品。

像2019年谷歌還在醞釀新演算法BERT,吳柏翰就在一場線上會議裡,聽到其他專家討論BERT的優勢,於是他當年把這新技術,用在自家公司開發的聊天機器人,成為台灣最早導入BERT的對話式平台,還帶動同業競相導入,最後更讓谷歌看到成果,2020年正式將BERT用在搜尋引擎。

專家身分加持 縱橫全球市場

吳柏翰說,市面上有超過十萬種演算法,光是閱讀一篇相關論文就要花一個月,「等我讀完(論文)市場就沒了,客戶是不會等我的!」因此,谷歌開發者專家群就像「智囊團」,大夥各自閱讀有興趣的論文、彼此幫忙篩選實用的技術,再透過線上交流,選出可以套在自家產品的演算法。

谷歌開發者關係計畫經理上官林傑觀察,台灣人容易低估自己往海外發展的能力,所以參加這類活動,是走向國際的好機會。過去幾年,黃保翕、李致緯都因自己的專家身分,受邀到馬來西亞、泰國演講;吳柏翰則在2022年日本名古屋谷歌開發者大會,介紹機器學習,甚至拿下日本客戶的訂單。

當時,吳柏翰與名古屋專家交談後,發現當地谷歌開發者社群中,研究機器學習的專家只有1%,就算東京也僅10%,只有台灣的二分之一,他判斷,機器學習技術在日本的發展相對緩慢,自家公司的產品,或許有機會在日本大顯身手。

靠著日本開發者專家的牽線,吳柏翰在日本接觸、拜訪當地企業。由於谷歌的光環,宛如一張快速通關的門票,讓他經營、成立僅5年的新創公司亞太智能機器,只花不到一年的時間,在2022年底拿下日本通訊大廠日本電氣(NEC)的訂單。

谷歌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指出,在變化快速的軟體產業,需要有一群以技術見長的意見領袖,在社群裡串聯討論、帶動新技術嘗試,而谷歌開發者專家,正扮演這樣的角色,「現在很多企業也希望自己的人才庫裡,有這樣的社群專家。」

谷歌
谷歌


更多今周刊文章
從認為「日本人不能信任」到決定授權!東京迪士尼樂園如何成為迪士尼公司悔不當初的「最大失敗」?
超級有錢人過得有多慘?豪宅設計師20年貼身觀察:「鈔票越多人生越失控」大都敗在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