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包,FSC驗證太空包香菇的斜槓林業!

文/高嘉聆、攝影/陳建豪

一間隨著台灣林業發展跌宕起伏半世紀的林業公司,開始重新思考「對人好、對森林也好」的林業價值,只要思維轉個彎,林業職人大步走出台灣林業新方向。

台灣林業始於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來台後延續伐木政策,透過林木出口爭取外匯,是台灣林業的狂飆年代,也是以山林資源換取經濟成長的一段晦暗過往。

一九九二年台灣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被視為森林保護的勝利,但林業也逐漸成了黃昏產業,此後一般大眾聽到「伐木」,不管在天然林或人工林,都一概認為是不可取的。但是三十年過去,回頭再次檢視,矯枉過正的環保觀念不僅讓傍山生活的林農生計頓減,隨著全球林業發展趨勢,森林管理和木材需求問題若單以保護思維處理,反而會有森林退化的問題。

老字號林業公司的新轉身

成立半世紀、跨越三代人,位於屏東車城的永在林業,為林業轉身找到了新價值。

木材下腳料製成的木屑,將成為太空包的材料。
木材下腳料製成的木屑,將成為太空包的材料。

「當時我們想到FSC或許是個解套的辦法。」總經理蔡瑞鴻說。FSC全名為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員會),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對森林經營訂有十項原則、七十項準則,涵蓋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面向。簡單來說,業者一旦通過FSC驗證,就意味著其森林管理或產銷監管是符合森林永續標準,可在產品上使用FSC標籤,等同是一張證明來源合法且負責的國際級生產履歷。

然而,永在林業林地上的闊葉樹,由於恆春半島強烈的落山風導致林木不通直、不圓滿,經濟價值較低,若要採取木材銷售的經營模式肯定會賠本,雖然政府的獎勵造林補助金可以彌補虧損,創造少許獲利,但放長遠來看,絕非一條永續經營之路。就在進退兩難之際,副總經理林家鼎想到了「太空包」。

不同的菇種,調配不同的木屑介質,以機器分裝後,再經人力捆包成太空包。
不同的菇種,調配不同的木屑介質,以機器分裝後,再經人力捆包成太空包。

五億個太空包香菇的轉機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養菇會用到五億個太空包,生產這些太空包就需要五十萬噸的木屑。」這個數字意味著台灣的太空包市場需求量大,但目前台灣的伐木量並不足以供應,如果能將具有FSC驗證的木屑供應給太空包製作廠商,再交由菇農種植出令人安心的香菇,豈不皆大歡喜?於是,永在林業決定興建木屑生產基地,建立林產物初級加工的商業模式,並著手進行FSC的驗證程序。

來到永在林業林地,發現經過管理的林地彷彿被梳理過,林木之間有著可以大口呼吸的舒適距離,部分區域保留了緩衝帶,以避免大雨沖蝕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或崩塌。周遭生態也很豐富,老鷹、蛇類出沒如家常便飯,環境指標生物食蟹獴也曾出現在觀測紀錄上,豐富的物種為林地再生做了最佳驗證。

林家鼎口中譽為黃金的木屑,在太陽光的映照下透出暗金色的光。
林家鼎口中譽為黃金的木屑,在太陽光的映照下透出暗金色的光。

FSC驗證的產品不僅限於木材製品,如香菇、蜂蜜、竹筍等森林副產物,只要產自驗證地,皆可掛上認可標章販售。因此,全球第一個具有FSC驗證的太空包香菇,即為永在林業生產。

有了太空包這條路,本來被視為下腳料的零碎木材,打成木屑後有了新價值,「大的木材拿去製材,剩下的就打成木屑做太空包,全株都不浪費!」木屑一公斤價格約四元,林家鼎指著工廠內幾乎堆到天花板的木屑說:「這些都是黃金!」

熱血「林青」補起台灣材斷層

林家鼎宣告永在林業的下一步,是建立全環控的菇場,把養菇的上下游串成一條龍,從林農斜槓到菇農,用他們的方式轉化台灣林業。從永在林業的例子,看見當代林業人的新思維,追求責任、永續,同時保持彈性、靈活,積極引進新一代的驗證管理與產銷技術,為台灣林業注入新養分,踏出轉型的第一步,點滴累積躍起的能量。

運用FSC木材製成的木屑太空包,消毒後植入菌種,靜置培育出的香菇,肥碩可口,「永在林業」也透過臉書粉專行銷與販售產品。
運用FSC木材製成的木屑太空包,消毒後植入菌種,靜置培育出的香菇,肥碩可口,「永在林業」也透過臉書粉專行銷與販售產品。

*本文摘錄自《山林本事 Learn From Forest 打開通往森之國度的大門 》,出版日期:2021年3月,出版社:天下雜誌。

※本文節錄自微笑台灣〈全球第一包,FSC驗證太空包香菇的斜槓林業!〉,由微笑台灣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山林故事:

一人種植全村幫忙,布農迪娜用豆豆寫日常!

傳承的山海祕笈,用海祭、採集與編織找回真本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