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應思考軍事以外的對話方式

8月初,北京當局為反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一行訪台,連續多日於台海周邊展開軍演行動,除有多枚彈道導彈飛越台北盆地上空,並朝畫設台灣海峽的演習區域進行遠火射擊外,更有多艘解放軍艦艇繞行台灣周邊海域並試圖進入我24海浬範圍,其中令國內外相當關注的,還包括以往作為兩岸軍事緩衝的海峽中線,今後是否依然存在的問題。

根據國防部即時軍事動態資料統計顯示,今年8月解放軍(不含民用空拍機)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西南空域的戰機數量已達446架次。此外,若採以國防部自8月7日起新增公布之含前述部分的偵獲共機架數為基礎,則今年8月分國軍所偵獲的解放軍戰機數量更高達855架次。

前述逾越海峽中線及延伸線的446架戰機裡,主力戰機部分包括蘇-30戰機、殲-16戰機、殲-11戰機、殲-10戰機、殲轟-7攻擊機、轟-6轟炸機等。其中,飛行航跡採直接跨越海峽中線實線的數量約為302架次,占比達67.7%;若改以國軍偵獲之共機架次為母數,則占比為35.3%。

對於近期解放軍一改常態密集飛越海峽中線的舉動,除藉此表達對裴洛西訪台的不滿,更以軍事行動向台北及華府等方面傳遞抗議與示警的政治用意外,顯然也有試圖藉此創造台海情勢的新常態,同時呼應此前北京官方否定海峽中線存在的立場。對此,如葛來儀等長期關注台海情勢的美國專家都認為,以往作為兩岸軍事緩衝的海峽中線如今已被「抹去」了。

除了統計數據外,若進一步分析過去一段時間解放軍戰機跨越海峽中線的位置、架次、頻率與台美相關政治議程或可發現,儘管都是跨越海峽中線,但由於台灣海峽呈現北窄南寬的地理特徵,加上中線北端往台灣石門北方的東海方向延伸,因此,解放軍戰機跨越海峽中線的時機選擇以及究竟跨越北中南的哪個區段,該批次的飛機類型、數量乃至武器掛載等,似乎也傳遞出相當微妙且不同的政治訊號。

換言之,若觀察8月以來解放軍戰機跨越海峽中線的情況,其選擇跨越海峽中線南、北兩端的情況顯然居多,這些空域位置距離台灣本島相對較遠,我方的反應時間以及預警防衛縱深相對而言也較充裕。反之,若是從對岸福建平潭附近直接跨越海峽中線,或朝台灣本島北部地區直向而來,則我方的預警與反應時間將會變得相對緊迫,而雙方發生衝突的機率與風險也將大為升高。

然而,儘管8月以來解放軍戰機跨越海峽中線時,選擇南北兩端居多,中段位置相對較少,似有意避免雙方戰機在狹窄海峽上空發生直接軍事衝突或意外事件。但在經歷過8月初裴洛西訪台事件引發的台海緊張情勢,以及此後將近1個月的緩和沉澱期,如今美中關係與台海情勢是否又會因美國國會將於本周開始審議更具敏感性的《台灣政策法案》,從而引發台海新一輪的緊張與對抗態勢,顯然需要政府與朝野各方做好各種的評估以及因應準備。

尤其,兩岸共度中秋的當天,國軍共偵獲共軍戰機43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數為19架次,包括9架蘇愷-30重型戰鬥機跨越中線並朝台灣北部方向逼近的挑釁威脅舉動外,當日另有9艘次解放軍軍艦於台海周邊活動,其數量為9月以來的新高點。

顯然,兩岸並沒有因此前我方府院高層向對岸四川震災表達慰問與關懷而獲得根本性緩解。但除了展現武力,兩岸雙方是否也應共同思考是否能夠透過其他較文明的方式來進行對話呢?(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