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與俄烏本質的不同

台灣電子媒體以極大時段評論俄烏戰事,放諸世界真屬少有,反映的並不在關心國際形勢,君不見,除TVBS的《FOCUS全球新聞》與《文茜的世界周報》等極少數節目外,台灣基本不見國際局勢的系列報導,新聞台除政論內宣外,多是誰與誰發生糾紛的鄰里之事,而如今談俄烏卻如戰臨家門,一句話,正因:「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兩岸是否可類比於俄烏,牽涉向度極多,在此,大內宣當然盡找對自己有利的話講,所以必須大力強調中俄是秩序的破壞者,而美國科技冠於全球,美台「堅若磐石」,兩枚天王星就可擊沉莫斯科號,台灣又有那麼多雄二、雄三,還怕什麼!

然而,先不說這樣的類比原就只看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即便真有立論,也還屬相上之比,並未觸及本質。畢竟,反戰者雖認為戰爭都是罪惡的,但不同戰爭原有它不同的動機與目的,識得此,才有拆除引信的可能,而在這,兩岸與俄烏就有本質的不同。

不同,一是俄烏乃兩國,但國際秩序基本就承認一個中國。換句話說,儘管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希望將兩岸之事國際化,但兩岸若戰,本質還是內戰,要這內戰的基點不在,就須承認一中一台,其後果將難以想像。

本質不同,更根柢的是,若戰,在大陸,就是一場「民族聖戰」。將戰爭予以神聖化,通常發生在宗教領域,如十字軍東征,中國人常自豪歷史上不曾發生宗教戰爭,但這不意指它不會為它的神聖領域而戰。

中國是「人間性」的文明,生命的終極依歸並不指向超越的彼岸,而在活生生的此岸,這此岸,固可以如道家之「齊萬物,一得失」、禪家之「死生一如」般直就人間顯其超越,但在儒家影響下的多數中國人,它則是「家國天下」的承擔與完成。

「家國天下」,是將家的觀念擴充到國與天下,因這觀念,中國成為一個「泛氏族」的國家,不僅同姓氏強調「五百年前是一家」,許多姓氏祖述緣起,也都上溯至共同的先古帝王,所以概稱「炎黃子孫」,對此,了解中國的西方學者描述得好:「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這句話指的是,在西方,一個文明可以分成許多國家,但由於「家國天下」的觀念,中國這文明就只成為一個國家。而因國乃「家之大者」,移孝作忠在中國就成為天經地義之事;中國人的價值觀也偏向群體主義,往往被要求為大我而犧牲小我,最光彩的事是光宗耀祖,最不能忍受的事,是數典忘祖。

正如此,其他的事基本都可以坐下來談,但你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就觸到了底線,對許多大陸人來講,台獨,主要不是政體的問題,是認同的問題。

就因這民族認同在中國文化的根柢性,許多留學外國也具國際觀的大陸人,一樣不能接受台灣一些人的「數典忘祖」。許多人以大陸贊成統一者如此之多,是思想教育的成果,根柢地,還有這深層的文化原因。所以平日溫和的人談起台獨,一樣不排斥武統,而百年來的國族屈辱,對台灣如此親美就特別敏感。

大陸許多知識分子對中國最適合哪種政治制度,態度上其實是有彈性的,對他們來講,一國兩制不只是對歷史問題的智慧處理,還可提供中國人「實踐檢驗真理」的機會,但如果你否認是中國人,這一切的可能性就不在,真戰,也就不計代價。

「家國天下」的觀念及由之而成的文化特質,其利其弊,以及它未來會不會產生彈性與位移,當然可以討論,但宋之後,它一直是多數中國人的觀念,正因此,兩岸若發生戰爭,也就非有些人以為的是地緣政治之戰、制度之戰,更根柢的,還有那「民族聖戰」的本質,這才是台海與俄烏間最大不同處,遺憾的是,在台灣能見及此、能面對此者,又有多少人!(作者為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