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倒數!反三接遷離幕後學者:三接工程對於大潭藻礁的影響實屬輕微

公投倒數計時,近日藻礁公投聯盟與政府之間的戰火猛烈,原本低調不願露面、在幕後替大潭藻礁及三接再外推案進行科學調查的學者專家,12日公開現身召開記者會,並發表共同聲明指出,藻礁盟許多論述以偏概全、誤導社會大眾,因此決定挺身而出,說明科學調查成果。學者群認為,綜整目前20多個專業領域觀察,三接工程對於大潭藻礁的影響實屬輕微,如果三接遷離大潭,因大自然的力量,藻礁也未必能零損失保存,但供電與減碳減空污,勢必因時程延宕,呼籲大家對於三接遷離公投能投「不同意」。

三接遷離公投反方辦事處12日舉辦「留下三接,讓科學証據說話」記者會,還特地協調中油公司搬來在深海鑽探的地質岩芯,首度公開在媒體前現身。學者指出,離岸較近、水深較淺的岩芯,礁體結構完整,屬原生藻礁,離岸愈遠,礁體愈薄愈破碎,是原生藻礁經水流作用掉落「漂流碎礁」,到了外廓堤防,岩芯中便沒有礁石出現。

專家:說三接工業港讓丫髻鮫迷航完全沒科學依據

中研院前動物所所長、國內魚類研究權威邵廣昭直言,環團在藻礁捕到1尾丫髻鮫,就説大潭藻礁是它的育幼場所。邵廣昭認為,說三接工業港會讓丫髻鮫迷航完全是出於想像、沒有科學依據,目前因為大潭藻礁受到全國注目,政府投入許多研究和保育資源,自然會發現比較多物種,所以判斷生物多樣性是否豐富,應和其他區去比較才客觀。

曾經做過藻礁調查的濕地學會研究員黃守忠指出,觀新藻礁生態豐富度高於大潭,藻礁公投聯盟屢次用觀新藻礁的照片,魚目混珠來推銷大潭藻礁,先射箭再畫靶,還指責攻擊說出事實的其他人,實在不應該。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研究員謝蕙蓮表示,藻礁時而沙埋時而露出,藻礁生態系很有韌性、能夠自己恢復,三接外推後,即使有小範圍積沙,但與季風、颱風相比,都屬輕微,三接已經最大迴避,縱使橋墩傷害到藻礁的面積,亦很微小。

專家:「藻礁延伸至外海5公里」說法與鑽探證據不符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許樹坤說明,藻礁的發展需要礫石層作為基底,就像蓋房子需要地基,中油在桃園外海鑽探上百個點,觀察到礫石層大概分布到18至20公尺深,提案方的「藻礁延伸至外海5公里」的說法,與鑽探岩芯的證據不符,學理上也沒有根據,三接再外推後,已經超過礁石層的範圍,當然不會有藻礁,反對三接的朋友可能沒有看過相關的資料,才不了解情形,今天就是要出來說明讓大家知道真相。

成大水工所研究員黃國書指出,三接是離岸港,潮流通透,不會出現「三接海鮮鍋」的情況,甚至在棧橋附近,因水道略微束縮,退潮流速還會比現況增加一些,令淤沙獲得緩解,成大水工所只因為實驗模擬的結果和護礁盟的主張不同,就被攻擊,令人難以接受。

中央大學水海所所長黃志誠說,中央大學長期關心桃園在地議題,自己帶領學生投入長期研究桃園海岸,可以證明三接絕對不是突堤,棧橋每個橋墩跨距大,不會阻斷水流,也不會造成藻礁被活埋,希望研究結論應該要幫助社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不要被聳動的語言誤導。

船長公會理事長黃玉輝則表示,自己在台中港做了22年領港,藻礁盟用一句「放寬標準、美化天數」,就抹殺了海洋大學與眾多引水人的努力,安全標準需要上百次操船模擬來設定,實在令他很痛心。

專家:台北港海管鋪設失敗率極高,反破壞更多藻礁

前台大生物產業機電系教授謝志誠則質疑,藻礁盟所提出的台北港海管鋪設,不是要毀掉大潭電廠的進水口,就是要穿越觀新藻礁,就算用HDD工法,拉管線失敗率極高,反而會破壞藻礁更多,而且三接外推工程預算不到1000億元,護礁盟卻聲稱台北港方案可以省下1300億元,根本邏輯不通。

台大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這幾天許多環保團體也陸續表態不支持三接遷離公投,因為環保是諸多不同價值的權衡,不是無限上綱單一目標,此外,在淨零碳排的過程中,國際認證天然氣是不可或缺的橋接能源,像是德國新政府也決定增加燃氣發電占比,所以短時間內台灣增加天然氣發電合理且必要。

遠在美國的莊秉潔也以視訊參加這場記者會,強調三接對於改善空污的重要性,彰化南部、雲林及嘉義沿海,無論癌症、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的就診率,都是全台最高的區域,尤其是癌症,又與燃煤電廠排放出的一級致癌物重金屬有關,若公投過關,連現在已經蓋好的儲槽都不能用,因此只能投「不同意」。

中央大學水海所教授錢樺認為,科學研究需要接受挑戰,並作出回應,如果有新的科學事證發現,應該反省、公開修正自己的見解。莊秉潔教授是令人尊敬的學者,他對於三接選址的態度轉變,充分呈現了對於科學數據的尊重。錢樺表示,蔡政府已經承諾透過支持擴大研究調查,經濟部也承諾三接建設完成,只要中油在,藻礁就會在,這是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而今天參與的教授與專家,也會以此精神,監督開發單位追求海岸環境的永續發展,讓生態、生活與生產,三生不可或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幕後》揮別史實爭議 《茶金》不只要講客家茶商:比茶虎更關鍵的神秘KK
相關報導》 鄭文燦2024年能拚過賴清德?郭正亮揭致命傷: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