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主題之夜SHOW》映後論壇邀請觀眾在無聲中「聽見」

記者王丹荷/綜合報導

公視主題之夜SHOW》明(23)日播出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闡述東京聾人學校「明晴學園」不走傳統啟聰學校以口語和讀唇為主進行學習,而是透過全手語做教學。映後論壇以《你比較想學手語還是英語?》為題,邀請公視手語新聞主播王曉書、聽障YouTuber Anne(林旻臻)與8位聽損、聽人公民參與,並越洋連線「明晴學園」師生一同討論。

與「明晴學園」師生連線時問及日本啟聰學校的教學現狀,老師Kosuke Ono表示,日本的一般學校或其他聾學校會規劃使用電子耳或助聽器等輔具,加上發音訓練,希望可以讓聽障生融入聽人社會,因此偏向口語教學為主、手語併用;然而明晴學園以「聾人為本」來思考,將手語視為母語,「塑造完全手語溝通,完善的自我認同環境,將有助學生們正面思考與社會適應,這便是我們的責任。」

前國際聽障運動總會主席陳康直言成長過程中多次在聽人學校與啟聰學校之間轉學,因此看到紀錄片忍不住落淚,「若當時有這樣的學校一定去念,我認為手語就是我的母語,用手語學習是理所當然的。」林旻臻則說:「要是重來1次也還是不會選擇,但並不反對其理念。」認為若在一般學校就讀,會有機會跟更多聽人朋友交流,而不只侷限在聽障圈。

討論到關於「聾人」、「聽障」、「聽損」等名詞的自我認同,身為資深聽力師的婦聯聽覺健康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管美玲說明,世界衛生組織是用更寬廣的全人角度來看,若因為聽力損失造成語言學習、心理或社會適應上等問題而產生障礙,才叫做聽障,「如果跟社會融合良好,沒有因聽力問題造成生活上的困難,那就沒有聽覺障礙,僅是聽力損失而已。」王曉書對此開心回應:「謝謝管女士專業的解說,原來我只是聽力損失。」

《公視主題之夜SHOW–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明日晚間10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24日)上午7點半重播。公視+則於本週六(24日)凌晨零點上架至下週五(4/30)為止可免費收看。該集論壇亦是《公視主題之夜SHOW》首次嘗試以手語進行映後討論,公視頻道播出時主聲道為現場收音,欲觀賞配音版請切換雙聲道收看。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映後論壇邀請公視手語新聞主播王曉書(左)、聽障YouTuber Anne(林旻臻)參與討論。(公視提供)

前國際聽障運動總會主席陳康(左)認為手語就是自己的母語。(公視提供)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映後論壇與日本「明晴學園」師生越洋連線討論。(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