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是用長處和別人競爭,為何老是挑孩子毛病?

這本書是羅賓森爵士來不及完成的遺作,他在2020年過世後,由他的女兒把他一生的理念寫成本書,嘉惠後人。 

羅賓森爵士因病逝世,引起全世界父母的惋惜哀悼,很多人被他在《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書中那句「一個整天在花園裡面拔草的園丁,種不出美麗的花朵」當頭棒喝而醒悟。如果孩子出社會是用長處跟別人競爭,我們為什麼要一直花力氣改他的短處呢?

懲罰不好的表現,有違大腦學習機制

羅賓森爵士一針見血的指出目前教育的沉痾。的確,我們的教育一直是在挑毛病,改正孩子的錯誤,懲罰他們不夠好的表現,這種違反大腦學習機制的方式,不知道使多少開竅晚的孩子,因受不了課堂的羞辱與挫折而放棄學習。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自傳中提到,他之所以從傳統心理學的憂鬱、變態等精神疾病研究轉向樂觀正念的研究,是因為有一天,他責罵五歲的女兒沒有好好拔院子裡的野草,女兒說:「爸爸,你有沒有想過,你每天罵我、糾正我的缺點,我長大後,了不起是一個沒有過失的女孩,但我也會變成一個沒有長處的女孩,因為你從來沒有看到我的長處在哪裡。」這句話讓塞利格曼非常震驚,他沒想到五歲的孩子會講出這樣的話來。

當我們一直在改正孩子的缺點時,他哪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長處?而一個「沒有任何優點」的孩子,長大後又如何在社會上跟別人競爭呢?塞利格曼反思後,改變了心理學的走向。

羅賓森爵士說的對,每個孩子都有他天賦的能力,是我們大人的觀念不對,用現實的觀點去框限他,導致那些不符合框架的孩子產生自卑,對自己沒有自信,最後變成「習得的無助」受害者。很多書讀不好的孩子如果能早一點讓他去發展長處,日後可能就是那個領域的奇葩。

懲罰孩子不夠好的表現,其實是違反大腦學習機制的方式,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懲罰孩子不夠好的表現,其實是違反大腦學習機制的方式,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嚴長壽:教育是探照燈,而不是照後鏡

羅賓森爵士不反對考試,但不贊成目前這種競爭方式的考試,因為很多重要的能力是考不出來的。嚴長壽先生也說,教育應該是探照燈,替孩子照亮前途,而不是照後鏡,看孩子做錯了什麼。其實考試不是不好,是做法要對。

法國神經科學家狄漢(Stanislas Dehaene)在《大腦如何精準學習》(How We Learn)一書中指出:注意力、主動參與、錯誤回饋與固化是四個有效的學習方法。

唸完一章,把書合上,拿張紙,把剛剛讀的內容大綱寫下來,如果寫不出來表示沒有讀進去,打開書再讀一遍。許多實驗都證明了,「自我測試」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本來考試就是測驗學生學到了什麼,只是我們不耐煩等待孩子慢慢吸收消化,便用鞭策的方式,甚至強辯「打了就會,不打不成才」,使學生對考試充滿恐懼,考不好非但在學校被老師責罵,回家還要再被家長責罵,考試變成終身夢魘。

有一次外子晚上做噩夢,夢到走進教室,突然發現老師在發考卷,他嚇死了,因為沒有準備。那時他已經離最後一次考試(博士口試)35年。想想看,有必要為了分數這樣折磨孩子嗎?

考試成了孩子的夢靨,但很多重要的能力是考不出來的,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考試成了孩子的夢靨,但很多重要的能力是考不出來的,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安心學習免除孩子對考試的恐懼

羅賓森爵士花一生的時間在全世界各地演講,就是希望改變現行的教育制度,使孩子能安心學習,免除僵化的填鴨和考試的恐懼。他最擔心的是這種教育制度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在21世紀,人和機器人最大的差別是人有創新的能力,而機器人沒有,人能創造出機器人,機器人卻不能創造出人來。

羅賓森爵士一再強調想像力的重要性,他說,想像是人類無限可能的起始點,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而創造力是想像力的實踐。難怪這本書定名為《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Imagine If... : Creating a Future for Us All)。

在深圳機場有一個很大的看板,上面寫著:「只要人能想像出來的東西,未來一定有人能把它實現出來。」這句話是《地心歷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的作者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說的。

在羅賓森爵士的倡導與呼籲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都向各國宣揚素養(competency)的重要性:強調現在的教育一定要結合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才能養成競爭力。

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學者山加.沙馬(Sanjay Sarma)和路克.約辛托(Luke Yoquinto)合寫了一本《改變我們如何學習的科學Grasp》(Grasp),他們基於羅賓森爵士的理念,改變了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方式,改為老師講20%,剩下的80%由學生動手實做,效果出奇的好。

思考彈性是創造力的來源

素養的核心在文化,羅賓森爵士相當強調文化的重要性,不同文化帶給人不同的思考彈性,而思考彈性正是創造力的來源。

文化改變人的態度和觀念,現在的企業開始講究經營的文化,所謂「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品牌,一流的企業賣文化」,一個公司若能把創立的宗旨、經營的目標,深入到員工的心中時,這個企業就會長久。

從本書看到,羅賓森爵士的影響在各個領域都很深遠,難怪被譽為「世界的教育部長」,他的理念影響的不是一個國家的孩子,而是全世界的孩子;他改變的也不是一個國家的教育,而是全世界的教育。他的過世真是人類的一大損失。

今天再讀他書中的理念時,不禁想到,我們該如何去創造一個理想的未來,才不辜負他一生辛苦的奔走倡議呢?

肯.羅賓森、凱特.羅賓森《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書封/天下文化出版
肯.羅賓森、凱特.羅賓森《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書封/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教養該從何著手?建立好習慣使孩子一生受用不盡
教養孩子可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