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我不管地球」! 貝佐斯說到做到 才說要捐 2天後就賣540億股票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宣布將投入 20 億美金用於自然環境保護和糧食系統改善。   圖:翻攝自Amazon官網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宣布將投入 20 億美金用於自然環境保護和糧食系統改善。 圖:翻攝自Amazon官網

[新頭殼newtalk]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在英國格拉斯哥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6 時說,將捐出 20 億美金來保護自然環境。11 月 4 日,有消息證實貝佐斯已經出售了大約 20 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世界糧食組織曾點名是藉前兩大富豪特斯拉的馬斯克和亞馬遜的貝佐斯,稱他們只要捐出財產的 2%,就可以解決世界糧食危機。

在當地時間 11 月 2 日的演講上,貝佐斯宣布將通過「貝佐斯地球基金」( The Bezos Earth Fund ) 為自然保護和改造糧食系統提供 20 億美元 (約台幣 540 億元)。加上今年 9 月承諾捐贈,用於保護地球上 30 %的陸地和海洋的 10 億美元,這些款項均會在 2030 年交付。此話一出迅速登上各大媒體的版面,但具體如何使用這些捐款,還沒有確切的說法。

此外,貝佐斯的演講中提到了亞馬遜在 2019 年的氣候承諾,「2025 年讓可再生能源為所有業務提供動力,在 204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談及捐款的初心,貝佐斯提到了自己的藍色起源火箭,並表示,正是因為 7 月份這次太空之旅讓他對環保有了更深的看法,「從高處回望地球,大氣層如此稀薄,世界如此有限,如此脆弱。」,而太空事業正是他此前被環保群體指責的源頭,「有那麼多閒錢怎麼不會保護地球,整天想著要上天。」更別提火箭燃料對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了。

除了這 20 億美金,貝佐斯地球基金還和洛克菲勒基金會、IKEA 基金會共同組建一個「全球人類和地球能源聯盟」,幫助貧困國家實現可再生能源轉型。地球基金承諾掏出 5 億美元支持該項目。具奇觀往介紹,該基金會建立的基礎是貝佐斯承諾的 100 億美元捐款,這些錢將會在未來十年內發放。

《美聯社》報導稱,亞馬遜今年一月宣布再購入 11 架飛機。作為互聯網電商業務驅動的科技巨頭,可想而知亞馬遜在碳足跡方面的「造詣」。畢竟數十億件商品是需要靠飛機、卡車、輪船才能送到消費者家門口。

亞馬遜今年 6 月發布的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指出, 2020 年期碳排放量為 6,064 萬噸,相當於燃燒 1.4 億桶石油,與 2019 年相比出現了 15 %的增長,化石燃料的排放量也大幅增加 69 %。

新冠億情讓全球的經濟活動陷入凝滯。根據東英吉利大學等三所英國大學的研究,去年全球的碳排放量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幅大的削減, 24 億噸,同比下降 7 %。

但亞馬遜卻實實在在地從中受益,居家隔離帶來的新需求讓全球消費者更依賴線上零售。2020 年底亞馬遜的財報顯示,全年淨銷售額長 38 %,達到 3,861 億美元的歷史成績。想當然碳排放量也隨著業務況張而增長,但亞馬遜辯解到,雖然排放總量上升,但強度有所降低,也就是說每花費一美金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降低了 16 %。

在氣候議題上,亞馬遜甚至和自家員工也起了爭執。美國勞工官員發現,亞馬遜在去年 4 月解僱了兩名加入了「亞馬遜氣候正義員工組織」的員工,懷疑此舉是為了報復二人公開批評公司在環保和倉庫安全問題的行為。該組織對亞馬遜提出的目標包括「 2030 年零排放、限制和化石燃料公司之間的合作、拒絕出資支持那些不肯承認氣候變化事實存在的政客」,儘管公司不接受這一調查結果,堅稱職員被解雇的原因是「一再違反內部政策」,並非是因為得罪了雇主。

報導提到,從亞馬遜和貝佐斯的行動,可以分為慈善、亞馬遜產業和氣候科技投資三個方面。

慈善方面,貝佐斯在會議上稱,明年將會著眼於非洲,在 COP26 提出了 20 億美元捐款的主要目標之一,正是改善糧食供應,通過解決非洲的土地退化問題,提高土壤肥力和產量,還能固碳,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

去年 6 月,亞馬遜的氣候承諾基金已經投了 11 家氣候技術公司,並將一些技術整合到亞馬遜的業務中。比如像電動貨車和卡車製造商 Rivian 訂購 10 萬台電動貨車,預計於 2030 年上路。據外媒報導,其他多個電動汽車、電動飛機和電池、氫電公司也都獲得氣候承諾基金的青睞。

貨運是亞馬遜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卻也是他實現脫碳目標的最大難關。用於運送消費品的完之通常比較舊,多是使用傳統化石燃料。亞馬遜便盯上來自加州的初創公司 Infinium,他正在開發超低碳燃料用於取代碳密集型柴油和噴氣燃料,可以用於海運、航運和重型卡車車隊。

貝佐斯未來的興趣重點,太空旅行市場,或許才是惹出更多爭議的部分。貝佐斯一直炫耀自家的藍色起源用的是液態氫和液態氧推進器,比起維珍創始人李察德布蘭森的 VSS Unity 用的混和推進劑更環保。

燃燒推進劑為火箭升入太空提供能量,也會帶來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太空諮詢公司 Northern Sky Research 的首席分析師,卡薩波斯基,對 Space.com 表示,「科學界目前不知道,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判斷夥計發射可能在甚麼時候開始對地球產生可衡量的影響,與此同時隨火箭發射的次數增加,平流層已經發生了變化。」

更多新頭殼報導
美國根本不在裏面! 陳以信 : CPTPP哪一個國家說要出口萊豬到台灣?
不要再「戰略模糊」! 3天內提2挺台法案 美多位參議員提《台灣嚇阻法》
稱把受訓4個月的年輕人送上戰場是不教而殺 退將夏瀛洲籲台勿當美棋子

更多相關新聞
減碳功虧一簣?2021全球碳排飆新高
多國承諾淘汰燃煤 中美印澳未簽署協議
全球減甲烷擾台「能源」?政院:我非生產國
衛星照顯示「地球如何被氣候變化破壞」 前後對比曝光
綠色和平評車廠減排表現 豐田敬陪末座

貝佐斯創辦藍色起源太空公司。   圖:翻攝自Blue Origi
貝佐斯創辦藍色起源太空公司。 圖:翻攝自Blue Origi
貝佐斯旗下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再次成功載人上太空,在影集《星際爭霸戰》飾演寇克艦長的90歲影星薛特納打破紀錄,成為最年長太空人。   圖:擷取自Blue Origin官方YouTube
貝佐斯旗下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再次成功載人上太空,在影集《星際爭霸戰》飾演寇克艦長的90歲影星薛特納打破紀錄,成為最年長太空人。 圖:擷取自Blue Origin官方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