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青春期的小劇場,阻礙與孩子的溝通!一個可以好好表達內心的孩子,不會出現行為偏差

尚瑞君(未來Family作者)

良善的溝通需要傾聽、核對,確認彼此的對話是在討論與陳述同一件事,最後可以表達我們對孩子「能完整陳述自己內心想法」的欣賞和認同,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跟大人說出心裡話。

親子之間良善又完整的溝通真的很難,所以更需要練習

有沒有發現,跟孩子說話時,除了聊些彼此的經歷和見識外,我們常常在交代事情。孩子交代他做了什麼事、學了哪些東西、跟誰一起玩等。而父母交代孩子要做什麼事、吃什麼東西等!

親子之間的溝通,好像有在進行,卻又好像是在交代事情而已,那我們到底有沒有在溝通呢?

國慶連假三天後,孩子們要月考,所以他們安排讀書計畫,而我們夫妻也安排自己的計劃。

連假第一天,兩個兒子都到圖書館唸書。高二的長子,喜歡到人多的自習室唸書,國三的幼子習慣在圖書館裡找安靜的位置唸書。而長子大部分都是自己去吃午餐,但幼子喜歡回家跟我們一起去吃午餐。這樣的不同選擇,正好彰顯出兩個兒子的個性不同。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父母要給的愛與管教,也會依著孩子的不同而有差異,不能套用固定的模式或要求,這是教養的挑戰也是趣味所在。

連假第二天我們夫妻要到外縣市處理事情,中午不會回家吃飯,我詢問長子是否想要訂外送跟弟弟一起吃,沒想到他說:「媽媽,為什麼妳都要把我跟弟弟綁在一起?」

我問:「把你跟弟弟綁在一起是甚麼意思?」

他說:「弟弟也可以自己訂餐,自己決定要吃甚麼啊!」

我說:「對啊!弟弟也可以自己決定要吃甚麼!我只是覺得一個人吃飯有一點孤單,希望你們可以一起吃飯!」

他說:「我習慣一個人孤單的吃飯啊!」

我說:「上次你去圖書館看書,中午突然回家說你跟弟弟已經訂外送了!所以媽媽問問看你明天是不是想跟弟弟一起訂外送。媽媽沒有要把你跟弟弟綁在一起,或是要你照顧他。他已經長大到會照顧自己了!媽媽不希望你誤解媽媽的意思,如果你有甚麼想法和感受,要跟媽媽說清楚,知道嗎?」

他說:「好!我知道了!」

溝通,不只是對話

要達到有效的溝通,是需要正確的傳遞與理解彼此的心意和想法,真的不容易。如果我們以為有對話就是溝通,而在自己心上解讀對方的意思或是編織小劇場,這會造成多少的誤解或怨懟呢?

上述我跟長子的對話,一開始我的請求就讓他有「被要求的感受」而產生自己時間被制約的不滿情緒,所以他用有些情緒的問話回我。我在對話中也有些紛亂與被誤解的情緒,但我很努力的把自己的情緒釐清,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傳達清楚,才讓我們母子不被情緒綁架,而真正清楚彼此心靈世界的渴求和感受。

只有父母安定自己的心,才可以穩定孩子的心

隔天早上長子在跟我一起吃早餐時說:「媽媽,弟弟起床後你可以跟他說,如果今天中午他有想訂外送,可以傳給我,我可以幫他訂。但我中午不一定會回家吃飯唷!我可以幫他訂,他自己去警衛室拿餐。」

我說:「我知道了!我會跟弟弟傳達你的意思。謝謝你有替弟弟想。今天也要照顧好自己唷!」

弟弟起床後交代完事項我跟先生出門辦事。快五點回到家,弟弟說:「媽媽,我今天中午一點都不餓,所以沒有請哥哥幫忙訂餐。剛才餓了!原本想去吃八方雲集,但怕他們放假,就去便利商店買食物,現在正要吃午餐!」

我說:「我們三點多也才吃完午餐!放假時真的有些店也會休息,弟弟考慮的很周到。不餓先不吃,餓了才吃飯,是順著身體真實的感受,很好!」

連假常常是家人之間情感的大考驗。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不管是要出遊找地點,還是要外出用餐找餐廳,怎麼玩?怎麼吃?怎麼安排連假的時間運用?是不是常常讓親子擦槍走火衍生衝突呢?

親子之間良善又完整的溝通真的很難,所以更需要練習。不是有對話就是溝通,如果沒有真實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沒有聽懂對方說出的話,那往往會淪為各說各話後就以為彼此溝通過了。

良善的溝通需要傾聽、核對,確認彼此的對話是在討論與陳述同一件事,最後可以表達我們對孩子「能完整陳述自己內心想法」的欣賞和認同,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跟大人說出心裡話。

一個可以整理與好好表達內心世界的孩子,就不會變成外顯行為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多關於教養和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參看我的新書:《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透過剛剛好的管教,協助你們親子找出最適合你們的愛的方程式。

從小跟孩子養成對話的習慣,多引導孩子說出心裡話,這樣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才比較容易在身心劇烈變化的風暴中,去察覺與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作完整的表達,身心才會慢慢的穩定下來。

要把衣服燙漂亮,一定要先把內裡燙平整,才可能呈現出表裡如一的美麗。協助孩子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與探索志趣,是父母的責任與挑戰,同時也是生活的趣味與歡樂來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