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優化更新 打造智慧化產業園區

工商時報【戚文芬、邱文偉】 網路時代的來臨,雲端運算技術的崛起,正代表了下一波的經濟主軸在速度。經濟部工業局自98年起推動「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針對54個老舊工業區硬體基盤建設及輔導資源投入之後。101年與102年更乘勝追擊,推動「產業園區精進發展計畫」與「產業園區加值優化計畫」,除持續推動上開資源投入外,更以軟體工程為手法,繼以打造全新智慧化產業園區,開啟工業區轉型為智慧化產業園區的新扉頁。 近四年來,工業局及產業園區管理機構上下同仁不眠不休致力投入工業區更新各項工作,無論是鮮明的入口意象、服務機能完備的服務大樓、安全友善的人行及車行空間或是埋設於工業區地下的污水排水機能及管線改善工程,無不全盤翻修、重新打造。此外,尚包含產業聚落形塑及產學合作等資源投入。自101年起,產業園區更新更導入服務性的系統平台建置,成為下階段產業園區更新繼往開來的利器。 因此,當硬體設備及軟體資源已陸續趨於完備後,服務效能全面升級將會是未來產業園區最大亮點,101年特針對產業園區服務管理,推出產業園區智慧化資訊系統建置,作為催生真正智慧化園區核心載體。未來智慧型資訊系統將一肩扛起園區的行政管理、便民服務、硬體監控、資訊流通、土地供給、環境保護監測等重大任務,帶領產業園區管理機構由傳統式的行政管理轉型為智慧型的知識服務。 有別於一般便民服務系統,除了簡政便民之外,工業局更針對土地供給與流通、園區服務資訊效能提升及污水處理操作精進等層面進行一系列的規劃設計,使得智慧型資訊系統成為園區資訊流、土地流、甚至是商流、金流等重要載體,園區未來將蛻變為強大的運籌營運中心。期盼以更高價值的服務速度帶來企業的創新;並在傳統工業園區轉變為現代具有綠能低碳、智慧化特色的產業園區之際,繼續打造一個全面優化的經濟發展環境,讓產業園區晉身為引領世界潮流的創意、創新型產業聚落,進而成為產業升級轉型的搖籃。 三大發展重點 產業園區新視窗 在產業園區轉型為智慧化園區的過程中,除了軟硬體的結合、更新與加值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區內廠家更優質的生產環境與服務及提供優質友善的園區環境,一方面促使工業局、工業區管理處及服務中心透過智慧型系統履歷傳承提升工作職能;另方面亦使顧客端之園區內廠家藉由智慧型系統互動性,享有簡便、快速、即時性的高效能服務,以達到土地供給資訊化、園區服務親民化、環境友善最佳化等「產業園區智慧化」的目標。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工業組組長陸信雄強調,在產業園區智慧化的階段中,主要的實施重點可分為三個重點,土地流、資訊通以及環境維護。「在98到100年的『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中,工業局即已陸續完成更新老舊工業區之公共設施、建築物及污水廠設備等相關設施。換句話說,在硬體建置完成的階段中,目前,建構完整的服務軟體,軟硬兼施,再加上服務,正是推行智慧化園區的精神所在。」 土地活化再利用 土地資訊宅急便 「透過土地媒合資訊的平台建置,強化土地的利用性,讓產業園區的土地活化。」陸信雄表示,為落實產業園區的土地利用,達到產業聚落形成,進而建構完整之產業鏈,加速園區用地(土地或廠房)的資訊交流與交換是現階段推動產業園區智慧化的首要目標。 以工業局執行中的「台灣工業用地供給與服務資訊網」而言,不僅可提供園區用地租售資訊交流管道與服務窗口,協助提供中央及地方政府產業用地資訊服務,以活化園區用地資訊之交換;另方面,包括定期更新及維護的各園區用地資料庫,以及產出園區開發管理統計資訊,均可供園區開發管理決策做參考。 加值優化轉型 服務資訊E指通 在改善產業園區服務品質與態度上,工業局利用最先進的資通技術加速各類業務申請辦理過程,並提供各種繳款平台等便捷服務,同時將繳費單條碼化以簡化繳款流程,促進廠商繳費便利性與多元化,消弭申請端與管理端的資訊不對稱是為建構產業園區智慧化的重要關鍵。事實上,在實施資訊化管理後,連同園區服務中心業務承辦人也一起轉型,透過服務的流程面及資訊面等改變,承辦人員由行政人員搖身一變為智慧型資訊服務專員,最直接的成效即是讓外界感受到由「管理」轉變為「服務」,對產業園區智慧化有正面的意義。 另方面,針對原本產業園區在前期工業區更新期間所作的硬體設施,像是太陽能電池模板、LED路燈、監視器設備監控工作等,在推動產業園區智慧化的過程中,也列為實施重點。換言之,在資訊系統的整合建置下,利用各類資通技術即時查詢各類設備使用狀況並達到設備報修零時差,除了可有效掌握設備的使用情形,更可提升園區各類設施服可及性與設備妥善率。 「不再只是燈亮、路平、水溝通。」陸信雄表示,在產業園區智慧化的過程中,資訊的透明化可協助廠商快速使用各類服務,進而促進服務中心同仁精進相關職能,提升服務品質,同時節省成本;譬如街燈壞了,不需繁瑣查報、通知、派工等手續,亦無須等待,透過線上報修系統,即可快速獲得解決,而這一切都是透過資訊軟體系統的整合與建置。 污水處理操作效能再提升 隱形的環保巨人 為營造優良環境,並強化對園區利害關係人管理,除了之前針對老舊工業區進行污水管線更新工程外,朝向智慧型管理並配合「污水廠處理設施效能提升計畫」,建置「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系統」,是目前產業園區智慧化的另一個推動重點。特別是應用污水廠處理已收集之各項設備用電量等相關環境監測數據,在經過有效整合評估,進行智慧化的分析診斷及運用後,未來並可擴充自動控制設備,以完成操作自動化及低碳節能的最終目標。 過去污水處理廠的電力電錶多為傳統型式且以人工方式抄表,污水處理流程之設備雖經污水處理廠更新工程將整體效能提升,惟馬力較大機械設備(較高耗能鼓風機及攪拌機等)多無變頻裝置,且設備之操作常以人工方式控制,操作管理效率較低。 但現在透過處理廠進、放流口水質監測數值的自動連線紀錄,以及數位電錶,能將用電量及進、放流口水質水量數值傳輸至「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系統」進行模擬分析,不僅可藉此提升污水處理廠低碳節能操作之效能,更可針對低碳節能操作化模式進行分析模擬,提供污水處理廠修訂操作相關參數之依據。透過低碳節能操作模式參數回饋至污水處理廠,可提升現有控制程序參數之準確度,達到減少用電及處理藥品使用量之目的。 具體來說,透過土地的活化、資訊系統的整合以及污水處理廠的環境維護措施,推動產業園區智慧化,即可在未來藉由軟硬體結合與服務,驅動台灣產業再度躍升,成為全球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