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福利意識高 肉品更安全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7日電)食品安全不僅涉及產業利益,身為EFSA及OIE科學家的布魯姆表示,科學研究證據可喚醒人對動物的同理心,助益動物福利、食品安全及疫情改善等,但前提要消費者有動福意識。

英國劍橋大學動物福利系教授布?姆(Donald M.Broom),除自1990到2009年間擔任歐盟動物福利科學委員會(EUSCAW)的副主席及主席,至今仍是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動物健康與福利科學諮詢小組成員,同時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陸地運輸動物福利小組主席。

台灣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不斷,肉品也不例外,不僅禽流感疫情涉嫌隱匿,還因面對貿易談判壓力,可能必須開放至今禁用的瘦肉精肉進口。

身為全球首位動物福利系教授的布?姆受邀來台,或讓人難與改善食品安全作聯想。

但若得知禁用荷爾蒙等成長激素或瘦肉精等成長藥劑的歐盟,最初反對飼養過程中使用瘦肉精的肉品銷歐,是以對動物不人道為由;以及布魯姆等歐洲科學家持續進行科學實驗,證明符合動物福利的畜牧業改革,對產業、消費者、動物、環境才永續的最新主流資訊後,就會理解他此行來台深具意義。

布魯姆受台大獸醫專業學院之邀來台,向師生及與會者揭露歐洲所做畜牧業動物福利的最新研究證據,包含使用瘦肉精對豬產生的緊迫感、影響大腦增加攻擊性等,對乳牛用成長激素造成乳腺炎、足疾及受孕率下降等;也包含推動禁用格子籠養雞等最新政策成果。

他接受專訪指出,歐盟最初以不人道理由拒絕瘦肉精美牛輸入,最後並經世貿組織(WTO)管道進行協議,歐洲以零關稅開放未用瘦肉精飼養的美牛輸入,解決貿易問題,但最終堅持只進未用瘦肉精美牛,仍貫徹了原本主張。

他還說,科學研究不僅證實用瘦肉精對動物及人體不利,也發現餵瘦肉精不會改變肉中的蛋白質,但會改變蛋白質與肌肉當中的水份和脂肪的關係,讓動物的肌肉增加更多水份,這也有欺騙消費者的問題。

關於美國在台協會曾就中國與歐洲科學家對於瘦肉肉品的疑慮指稱「不科學」,他說,大家可至EFSA網站看食品添加物小組檢視過所有科學文獻後所提出的科學意見;至今研究有明確答案的是對人及動物有影響,但程度為何,對人的焦慮感、對人體疾病及對動物福利的影響,都沒有研究,所以歐洲禁用。

相對於台灣面對諸多國際壓力,已牽連到食品安全選擇。他提供歐洲經驗說,EFSA科學小組唯一功能就是提供研究報告,經費來自歐盟,完全獨立,科學家必須切結未涉個人利益於其中,每次與會再切結一次,方能進行相關研究與會議。

接著相關研究結果會公布、被報導予消費者知悉,在歐洲很多肉品的處理必須符合動物福利及食品安全,會對動物不人道時,歐洲的消費者會很生氣、拒買,例如消費者漸漸不買格子籠養法的雞蛋,已有6成或更多的人買放山雞的蛋,就迫使通路商要求蛋農改變養法。

立法也必須隨消費者意識的改變立法,同時順應格子籠約12年的壽命期,給予12年時間推動,因而得於今年禁止使用格子籠養雞產蛋。逐步成就一個融合動物福利、消費者健康、環境永續的政策。

關於7月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議(CODEX)召開,會否通過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所擬瘦肉精殘留量標準?他說,他不知道,但終究台灣消費者要有動物福利意識,才有助於改善台灣畜牧業的疫情問題與食品安全選擇權。

關於台灣社會普遍仍感陌生的動物福利意識覺醒議題,他說,人對其他人類的痛苦比較有同理心,但透過科學證據讓人了解其他動物的生物功能結構其實與人一樣的話,人就會把同理心跨越到其他物種上。

同時他也說,歐洲消費者有很大的影響力可訴諸輿論壓力,美國則仍是業者有很大影響力向政府施壓,相信未來也會朝歐盟趨勢改變。10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