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標新立藝II》28日登場 3首委創首演再探新貌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國樂團《標新立藝II》28日下午中山堂登場,由團長鄭立彬指揮,安排3首委創作品世界首演,包括跨界笙家陳麒米《阿朗壹》二胡協奏曲、臺美諸多獎項得主羅芳偉《廢墟搖籃曲》大提琴協奏曲,以及傳藝金曲獎入圍者董昭民《記.箏》箏協奏曲,另有劉鐵山、茅沅《瑤族舞曲》,由彭修文編曲,以及郭文景《滇西土風》三首,再探新國樂的各種新風貌。

北市國(TCO)長期委託作曲家創作樂曲,灌溉國樂曲目不輟,近3年來邀請更多作曲家,為樂團音樂家量身訂做協奏曲,這項「跨樂季協奏曲委創計畫」,也將在今年傳藝季後告一個段落。

針對北市國二胡首席黃湞琪,跨界笙演奏家陳麒米創作《阿朗壹》二胡協奏曲,講述二戰後期,美軍為了減少傷亡,以不登陸攻佔而選擇轟炸戰略加速挺進日本,其中臺灣被投彈量最多的一次就在高雄。戰爭過後,歷史沖刷所帶來的痕跡,讓斜仔灣(現稱為西子灣)充滿故事性的場景,作曲家想要透過創作,反思臺灣的自然與人文歷史,讓人們能感受這片土地背後的溫度。

曾獲臺美諸多獎項的羅芳偉,針對北市國大提琴首席邱應欽創作《廢墟搖籃曲》大提琴協奏曲,以不同角度描寫廢墟的細節與想像,例如以多聲部的拉弦滑奏來描寫月光,以紛雜的音高堆疊呼應戰亂的想像與餘燼,以獨奏大提琴的泛音表現倒映的微光,皆嘗試以抽象的聲響描繪具象的場景,並將所有樂思與標題連貫為一整體。

入圍傳藝金曲獎的董昭民,針對北市國古箏首席劉虹妤創作《記.箏》箏協奏曲,樂曲以4個段落,包括記憶的晃動、記憶的殘響、記憶的凝結、記憶的融化,表達自己對年輕病故的古箏啟蒙老師李季貞的思念和感恩。

臺北市立國樂團《標新立藝II》28日登場, 3首委創首演再探新貌。(北市國提供)

北市國大提琴首席邱應欽演出《廢墟搖籃曲》大提琴協奏曲。(北市國提供)

北市國二胡首席黃湞琪演出《阿朗壹》二胡協奏曲。(北市國提供)

北市國古箏首席劉虹妤演出《記.箏》箏協奏曲。(北市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