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社區大學 銀髮族修電器利益自他

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12年前,全台首創電器維修課程,號召中高齡退休者,不但學習修電器,也進入社區服務民眾,甚至舉辦30多場培力講座,維修電器近千件,發揮善的影響力。他們的秘訣是,藉由集體學習一項有難度的技術,並且成立社團互相幫助,不但共同實踐了社會參與,也找回個人價值。

台北市北投區,空氣裡不時瀰漫硫磺氣體,縮短了電器壽命。12年前,北投社區大學首創電器修復課程,由老師帶領這群55到70多歲退休中高齡者修電器,學配線;但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讓他們投入社會參與。

北投社大校長 謝國清:「(師生)在關係上就像朋友一樣,社區(用電安全、維修)需求,我們有沒有可能去協助一些社區,等於社會連結。」

非營利組織調查台灣6都,高達65.1%的長者,每個月跟不同住的親友聚會頻率,最多1次,社會連結幾乎斷裂,自我價值陷入危機。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張淑卿:「目前沒有積極在做社會參與,跟沒有工作的這些高齡者,基本上他自我價值跟自我肯定,甚至是對人生的盼望,他的分數都低於目前還有積極在做的這些高齡者。」

不過,退休自財經、教育、工程領域的學員,從頭學起,或許不難,拋下面子問題,才是關鍵。

電器修復社學員 翁國明:「他們(親友)是說,你這個年紀你學得會嗎?」

電器修復社學員 王燕雯:「我還沒有那個程度,所以我現在還不敢想。」

電器維修社學員 鄧詩懋:「(親友問)怎麼會來學這個東西,電器那種修理,給男孩子做就好了。」

心態歸零,從不會學到會;就算有基礎,也拼命提升,希望將來利己助人。

學員(退休電力工程師) 劉嘉峰:「現在來學的這些小機械,還有像電子方面,這是另一個領域,所以還是要另外學。」

學員(退休小學教師) 陳文華:「我本身是小學退休,以前我在學校裡面有成立一個玩具醫院, 電動的玩具幾乎壞的就是馬達、齒輪、電池、電池的盒子,這些準備的材料比較容易,曾經碰到電風扇是直流變頻馬達,我不會修。」

社長洪進生,商場退休,10年前在班上創立社團,他傳授帶領中高齡者的撇步,捨棄複雜原理,專注提高成就感。

電器修復社長 洪進生:「你不要去跟他講原理,這個什麼公式怎麼算,太麻煩,他們聽不進去。這是課程的展覽會,我們有攤位(照片),這邊還可以交很多朋友,他們就有興趣參與這個活動,有成就感。」

校內成果打出知名度,學員累積了信心,2014年開始,再跨出教室,巡迴社區家電義診,進一步幫助弱勢。

北投區里長 李炳廉:「(屋主)靠著收拾資源回收過日子,生活算是一直都很困難。」

老舊公寓,牆壁燻黑斑駁,插頭凌亂串接,稍一不慎,釀成火災。

學員(退休小學教師) 劉嘉峰:「插座上面都已經氧化,或者是已經過載了,我們都要來檢查,順便把線換掉。」

電器修復班學員 翁國明:「你那個線要整理整齊,鎖進去就對了。」

10年來,他們的足跡踏遍北投區,舉辦近20場免費電器修復活動,30多場社區培力;亮眼成績背後,有個溫馨秘訣,藏在秘密基地裡。

電器修復社長 洪進生:「(剛開始社員)有一些技術,也不太純熟,我們社員也有被打槍的,有的人比較受不了就不來了,後來我們不會(修),就是把它帶回來,課堂上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去跟它修。」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張淑卿:「尊嚴是要自己來打造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我們希望高齡者自己有很好的社區在地的夥伴,就像一個社團一樣,讓他可以互相支持,互相做一些討論。」

這群長者都不是名人顯貴,卻藉由社區連結,集體學習一項有難度的技術,接著建立支持性社團,再一起實踐了社會參與,也找回個人價值,他們不浪費生命,發揮銀閃閃的影響力。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出動70位慈濟志工 移除她心中的大石
1229慈濟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