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法律顧問:西方仍未徹底認知俄羅斯威脅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2日專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法律顧問謝奇拉指出,儘管人道災難頻傳,北約成員國仍有高階軍方人士不認為俄烏戰爭事關重大,甚至質疑立陶宛、波蘭等中東歐國家「仇俄」、「恐俄」。

謝奇拉提到,俄羅斯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西方才開始醒過來,但之前對於1990年代慘烈的車臣戰爭、莫斯科煽動摩爾多瓦內戰並軍事占領摩國部分領土至今,以及2008年俄羅斯藉故侵略喬治亞,反應都相對冷淡。

儘管這樣的說法或許不符「政治正確」,謝奇拉認為,此次西方反應較強烈,主要原因之一恐怕是烏克蘭這個大型「緩衝區」不幸被破壞。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今天刊登與謝奇拉(Joanna Siekiera)的專訪。

俄軍在烏克蘭虐殺平民、劫掠財物、惡意破壞非軍事設施,震動國際。謝奇拉指出,俄軍的行徑與蘇聯紅軍相似,俄羅斯運用恐怖手段的作戰模式可謂「歷久彌新」。她認為,俄軍毫無疑問已犯下戰爭罪,但是否構成「種族屠殺」,只有國際法庭能認定。

儘管蘇聯時期以來的俄羅斯政治宣傳強調光榮的紅軍打敗納粹德國、「解放歐洲」,近年更加強宣傳烏克蘭充滿新納粹分子,多項史料顯示,紅軍所到之處屢見大肆劫掠「戰利品」、強暴婦女、報復式虐殺平民和破壞房舍等惡行。

謝奇拉說,俄羅斯不屑國際法,公然挑釁並鄙視西方普遍價值,因為他們深信自己不會遭受國際司法制裁。包括中國和北韓等其他集權或獨裁政權正密切關注俄羅斯「能被縱容到什麼地步」,令人遺憾的是,法律有漏洞,且各國有相互牽制的利益關係,讓西方屢猶豫是否需擴大對俄制裁。

一如部分俄羅斯事務專家,謝奇拉認為西方在評估、預測俄羅斯意圖和行動時,常犯幾個錯誤:習慣預設所有行為者都是理性的、忽略西方與俄羅斯認知的「理性」可能不同;以及高估個人生命在俄羅斯社會的價值、低估俄羅斯社會的「自我優越感」和對「非我族類」的敵意。事實上,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政策與俄羅斯社會和文化相呼應。

謝奇拉提到,西方往往對影響中東歐情勢發展的文化、政治和歷史因素一知半解,也對共產制度沒有切身體會,但對前華沙公約國家而言,何謂有特定思維和行為模式的「蘇聯人」(Homo Sovieticus),不需說明就懂。

謝奇拉預測,俄方的行為模式不會有根本改變,就算暫時撤離烏克蘭,依然會持續對周邊國家構成威脅。

儘管西方高舉人權、法治等價值,謝奇拉指出,從德國當初堅持建設連通俄羅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等例子可看到,西方確實有能力「包容」莫斯科當局的惡行。(編輯:徐睿承)1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