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謝森山、南顏振發 手繪電影看板技藝精

記者古可絜/綜合報導

臺灣僅存兩位電影看板手繪師「北謝森山、南顏振發」,兩位手藝人數十年如一日,從打格子勾五官,嚴謹斟酌每一次下筆、每一件作品,從學徒到國際焦點,不放棄發揚這項技藝的任何可能,將其一生奉獻給電影看板手繪。

看板手繪一晃眼就畫了一甲子,過程很苦且數位時代來臨,電影海報走向噴墨印刷,但兩人沒有停止畫筆,還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顏振發習慣用油畫布作畫,謝森山則用帆布、水泥漆。

2年學成 從學徒到師傅

小時候家境貧苦,謝森山從小聽長輩說,即使書讀不高,但有一技之長就不怕沒飯吃。15歲的他經常到當時的桃園電影街大廟後玩耍,看到師傅懸掛的電影看板,內心燃起「這個是我畫的那該有多好」的想法。於是對繪畫感興趣的謝森山,便到廣告社當起學徒,學習繪畫電影看板。

15歲開始當學徒,2年後出師,17歲的謝森山開始全職接洽戲院電影看板的工作。他沒有就此滿足,時常深夜和師兄從桃園騎腳踏車到臺北西門町,拿著手電筒研究電影看板,師傅發現後便帶他到臺北學習,一年內就學成回到桃園,爾後因為與本地的風格截然不同,他在桃園名氣大增,全盛時期還與7間首輪戲院合作。

身體勞苦 不減工作熱忱

從小對繪畫有興趣,自18歲入行,2年後出師,顏振發畫了半個世紀的手繪看板,直到今天只剩一間戲院在使用手繪看板,但在全美戲院外仍看到他專注作畫的樣子。憶起從前,他笑說:「當學徒哪有涼的,但就想學個技術」。

全盛時期顏振發一個月能繪製200至300幅看板,臺南各大戲院都有他的作品,即便現今電影看板已經極為罕見,他的畫筆仍未停歇,現在不只繪畫全美戲院的電影看板,也會接洽各種活動邀約、客定顏繪。

長年作畫,導致右眼視網膜損壞,視覺全靠左眼支撐,長時間作畫身體彎曲也落下病根,但顏振發仍持續提著畫筆,速度、畫作品質也沒有些許退步,依然高效能產出作品。

文化創新 用色彩說故事

提起傳承,謝森山覺得時代不同,不論是年輕人的性格或大環境,看板手繪沒有辦法生存。他很高興還有人重視這項技術,倘若有空計畫開班授課,但就是興趣,讓喜歡手繪海報的人了解這項技藝背後的故事。

顏振發則與戲院合辦手繪看板文創研習營,致力傳承技術,他認為現在的學生雖無法獨力作業,但透過接力的方式亦能完成看板作品,只要想保留文化的初衷不變,年輕人能順著師傅的技術,嘗試文化創新。

不對電影看板定義手繪技法,畫是死的,要懂得應變。顏振發認為了解基本原理後,就能應用技法做創新去改良,直到現在他仍在探索新方式,以更短的時間產出完美的作品。

即使時代在變,噴墨海報取代傳統手繪看板行業。至今,一南一北顏振發與謝森山,仍專注手繪創作,心繫臺灣在地傳統文化,更讓技術揚名海內外。

謝森山電影看板手繪作品。(謝森山提供)

謝森山作畫過程。(謝森山提供)

謝森山與作品合影(記者古可絜攝)

全美戲院外景,顏振發看板手繪作品。(記者古可絜攝)

開設手繪看板文創研習營,指導學生看板繪畫技巧。 (取自全美今日戲院手繪看板文創研習營官網)

顏振發繪製赤崁樓活動看板。 (記者古可絜攝)

謝森山、顏振發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