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再射飛彈 重拾「核武勒索」策略

編譯賴名倫/綜合外電報導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報導,北韓當日清晨進行飛彈試射,日本首相菅義偉隨後證實為2枚短程彈道飛彈,並提出嚴正譴責;此舉除了嚴重違反安理會決議,也被外界視為北韓重拾「核武勒索」的談判策略。

美國前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018年舉行高峰會後,由於美韓縮減軍演規模展現誠意,北韓一度暫停試射,但因未能達成後續協議而轉趨觀望。即使新任拜登政府表明尋求進行外交接觸,但迄未獲得回應。

拜登上任後二度試射 測底線

北韓21日在西部海域進行拜登就任後,首次飛彈試射,被認為是對美方高層訪問南韓與聯合軍演的回應,但因北韓未曾發布強硬聲明,使美日韓高層定調該次屬於巡弋飛彈或短程火箭類型,並未違反安理會協議,也不具「挑釁」意味。

報導引述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與日本防衛省聲明指出,24日試射的飛彈,應來自北韓咸鏡南道基地,儘管未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但根據其飛行軌跡(距離約450公里、高度60公里)判定為短程彈道飛彈。「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報導,美國官員與專家認為,北韓繼21日後再次試射,顯示有意拉高姿態,並測試拜登政府底線。

中共自顧不暇 北韓擁核自保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分析指出,這次試射可視為北韓有意重回「核武勒索」的談判策略。前美國駐韓部隊司令布魯克斯曾表示,核武是北韓的重要談判工具,並以此確保政權存續。他指出,金正恩已認知到,由於疫情與經濟因素,中共很難向北韓提供更多支持,使發展核武成為唯一選擇。事實上,美軍高層已在16日參議院聽證會上指出,北韓可能會增加試射次數以強化談判籌碼,因此這次試射「並不意外」。

學者建議未來談判聚焦軍備控制

其他智庫專家學者也指出,由於南韓常規軍力已足以抵抗北韓入侵,因此,北韓必須藉由飛彈試射向美國的核武保護傘示威,並向周邊國家展現強硬姿態。學者也建議,未來談判目標應聚焦於「軍備控制」,而非「無核化」,方有可能使北韓願意重啟協商。

北韓24日清晨試射飛彈,被視為有意重拾「核武勒索」談判策略。圖為1月北韓勞動黨慶閱兵典禮上展出的新型彈道飛彈。(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北韓近日動作頻頻,試圖升高朝鮮半島情勢,以獲取談判籌碼。圖為南韓媒體報導畫面。 (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