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竟成美「印太戰略」的「缺口」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19世紀美國海軍上將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即曾預言:「印度洋是七海之鑰,21世紀世界的命運,將決定於印度洋的水域之上。」馬漢的名言果然經得起考驗。美國為維持其全球超權地位,「印太戰略」成為當前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印度因地緣關係,成為美國極欲拉攏的對象;但印度在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卻成了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缺口」,讓拜登政府必須儘快把注意力,從烏克蘭轉回到印太地區。

實際上,在拜登政府推出《美國印太戰略》報告後,美國的「印太戰略」已漸成形,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相互聯繫、繁榮、安全及有韌性的印太地區。」擬定展開的行動計劃包括:「確立印太經濟框架」、「加強嚇阻並強化東協」、「支持印度持續崛起及發揮地區領導作用」、「促進四方安全對話切實生效」、「擴大美日韓合作」、「合作加強太平洋島國韌性」、「支持良好的治理和問責制」,以及「支援開放、有韌性、安全及值得信任技術」等。

拜登把俄烏戰爭定位為一場「民主與專制政權之爭」,印度雖被視為亞洲「民主的櫥窗」,但並未完全與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支持美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在聯合國表決譴責俄羅斯侵烏、要求俄自烏撤軍,以及俄羅斯在聯大人權理事會的停權等相關議案時,印度都是投了棄權票。當美國及歐洲領袖譴責普丁為「戰犯」時,印度也保持沉默。

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表示,印度並非刻意漠視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的軍事行動,而是「為了和平」。蘇杰生強調,印度是根據國家利益決定其外交政策。印度與俄羅斯維持緊密的經貿關係。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後,俄羅斯對於印度購買的石油,提供了低於全球基準價格20%的折扣。印度自2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購買了至少1300萬桶俄羅斯原油,這與去年全年的1600萬桶相比,有大量增加的趨勢。

在軍事合作方面,俄羅斯是印度進口武器的主要來源。有報導說,俄羅斯寧願把先進的武器賣給印度,而非中國。例如,俄羅斯向印度提供俄製的S-400導彈防禦系統,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對空防禦系統之一。

俄羅斯對於印度在烏克蘭事件的立場表示讚賞。《華爾街日報》報導,就在上(3)月拜登抵歐尋求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支持的前夕,「金磚五國」(BRICs)的巴西、印度、中國、南非四國大使,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微笑出現在俄國國營電視台的鏡頭前,高談如何加強雙邊合作的問題。拉夫羅夫告訴這些大使,「莫斯科是這場前所未有的經濟戰的犧牲者」,而在場大使無一批評普丁的侵烏行動。

印度人民多數贊同政府在聯合國對譴俄案投棄權票。根據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Pew)作的民調,印度民眾對美俄的好感度分別是49%和47%;但2020年Pew的另一民調顯示,對俄肯定的比率是49%,對美國則降到19%。民調對「四方安全對話」(Quad)另兩個成員國日本和澳洲的肯定度,都是占受訪者的四分之一。

烏克蘭戰爭後,國際政治體系確有回到冷戰時期「兩極」或「鬆散兩極」的可能,即美國及其盟國組成的西方陣營,共同對抗中國與俄羅斯,甚至加上伊朗的聯盟,形成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所稱的「最危險地緣政治格局」。不結盟運動此時應運而生,提供兩大陣營以外國家一個「非集團的選擇」(nonbloc alternative),其中以亞非拉國家為主。

不結盟運動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是由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所倡導,並獲得南斯拉夫前總統狄托(Josip Broz Tito)、埃及前總統納瑟(Gamal Abdel Nasser),以及印尼前總統蘇卡諾(Bung Sukarno)等國家領導人的熱烈響應。不結盟運動沒有正式組織,參與國家雖有個別的利益,但共同的立場是不與任何軍事集團結盟,並企圖在東、西方的對峙中置身事外。

印度在這次烏東戰爭中的立場,對亞非拉國家起了標竿性的作用。與美國有長年安全夥伴關係的沙烏地阿拉伯,非但沒有譴責俄國侵烏,還拒絕華府增加石油產量以抑制飆升油價的呼籲;美國的中東軍事盟友埃及,在聯合國既譴責俄國侵烏,也批評西方的對俄制裁。

俄羅斯為東協重要對話夥伴,與越南、寮國、緬甸軍事合作密切。針對俄烏衝突,東南亞主流意見是根據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原則,尋求和平解決,反對訴諸武力。印尼是今(2022)年20國集團(G20)主席國,已對包括俄羅斯在內成員國領袖發出邀請;泰國也表示不會拒絕普丁參加年底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非正式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聯合國表決譴俄案時,過半非洲國家不是棄權就是缺席;主要因為:第一,前蘇聯曾支持這些國家為脫離白人殖民統治,所從事的「民族解放鬥爭」;第二,俄羅斯至今仍是它們軍火和能源需求的主要來源;第三,它們擔心譴責俄羅斯會得罪中共。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季刊」(Americas Quarterly)主編溫特(Brian Winter)的話說,不結盟國家認為俄烏之戰的外溢效應,若導致中美競相爭取全球影響力,則此時選邊是不利的。因為冷戰的經驗讓包括拉丁美洲在內的這些國家,都不願變成大國角力的棋盤。

美國總統拜登4月11日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線上會晤,美印外長和防長也舉行了「2十2」會談。拜登對莫迪進行「溫情喊話」,但據說沒有向莫迪提出具體要求。拜登或許認為,當務之急是維持雙方的「求同存異」,不要讓「缺口」擴大。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