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進中東所圖為何

當我們都把注意力放在印太地區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時候,另一個由美國、以色列、阿聯,加上印度的經濟四方對話,也就是另一個Quad,在10月中悄然成形。

10月18日,印度外長蘇傑生訪問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和阿聯外長與美國國務卿舉行視訊會議,正式宣告四國經濟對話成立。去年川普推動以色列與阿聯簽署《亞伯拉罕協議》,讓兩國順利建交,重建了中東秩序。今年拜登上台,不但延續了川普的政策,更進一步在《亞伯拉罕協議》上又加了印度二字,引印度到中東,建成一個「印度—亞伯拉罕協議跨區域秩序」。

經濟四方對話討論了貿易、氣候變化、能源合作、新冠肺炎、海上安全等議題。四邊經濟對話之下,還有兩個三邊對話:一是美國、以色列、阿聯,其下有宗教共存、水資源與能源兩個工作小組。另一個是印度、阿聯、以色列。以色列的創新、阿聯的資金、印度的製造,讓三國合作估計到2030年可創造1000億美元的產值。

對話沒有提到巴勒斯坦建國,也沒提到中國威脅。但印度幫助美國填補美國撤離中東所留下來的權力空缺,卻是非常明顯。印度自己應是非常得意的。

過去大英帝國有250萬龐大的印度部隊,幫助英國從東邊參加八國聯軍打北京,到西邊以印度駱駝軍團打奧圖曼土耳其;今天印度一樣幫助另一個西方強權美國,參與了從東邊印太的Quad到西邊中東的Quad。所不同的是,以前在大英帝國之下,印度的角色是被指派的,現在在Quad裡,印度的角色是自己平等談出來的。

印度與中東國家的關係也幾經變化。印巴分立之初,印度為緩和穆斯林世界的猜忌,在外交上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並與埃及結交。印度總理尼赫魯當年更與埃及總統納瑟共倡不結盟運動。後來沙烏地崛起,聯合海灣國家與埃及爭奪穆斯林世界的領導權。於是巴基斯坦就去結交沙烏地,並與阿聯建立密切關係。許多巴基斯坦移工在阿聯工作,每年匯回龐大外匯,阿聯則從巴基斯坦這個回教世界唯一的核武國家獲得軍事援助。

冷戰之後局勢改變。以色列以經濟與科技實力逐漸打開外交僵局。以色列成為印度第二大武器來源國,並提供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幫助印度保護脆弱的基礎建設,以色列的農業科技還可幫印度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的反恐模式與監聽技術,可以整個引進到喀什米爾。所以兩國1992年建交後關係愈走愈近。

這時又冒出土耳其想搶奪穆斯林世界主導權。土耳其總統艾爾段提出的全球「政治伊斯蘭」,讓海灣國家在伊朗的威脅之外,又受到來自土耳其的威脅。而巴基斯坦偏偏又與土耳其相善,致使巴國與海灣國家愈行愈遠。印度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何況土耳其掀起的伊斯蘭運動也衝撞到莫迪的印度民族主義,所以順勢與阿聯加強了關係。正好以色列在《亞伯拉罕協議》後又與阿聯的關係快速增進,於是加上美國的新四邊會談應運而生。

倒是沙烏地目前對這個發展只是沉默支持。沙國的態度會怎麼變化?中東的Quad和印太的Quad,哪一個會發展得更好?印度搶進中東又會碰到什麼障礙?都成為我們繼續觀察的重點。(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