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圍老?長者晚年步步驚心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全台約有43萬老人住在沒有電梯的公寓,如果再加上透天厝,人數更多。老人獨居在老宅,望梯興嘆,是眾多台灣老人的晚景縮影。

這就是生活在台灣,最常民的景致。

大愛記者 吳志怡:「在台北許多高樓大廈旁,都會看到這種4-5層樓沒有電梯的雙拼型公寓,在60至70年代大量出現在台灣,成為最普遍的都市住宅。」

台北市的老屋居六都之冠,屋齡40年以上的老屋超過4成,當時入住的青年,40年後,成了老人。

胡爺爺81歲,這棟房子是夫妻倆一輩子打拚的成果,騎車受傷,加上年紀大體力退化,要走出沒有電梯的老公寓,最怕的就是跌倒。

長者 胡王阿素:「等一下,我走前面,你要一階一階(走)。」

老舊公寓的樓梯一道直上,昏暗又狹窄,雖然有扶手,老人家還是要人攙扶才安全。

長者 胡王阿素:「跌倒好幾次,那天去檢查,才知道他顱內出血。」

胡爺爺經過休養,還能吃力的踏出家門,但出不了門的長輩,生活圈就只能退縮回臥室,這一方空間。

躺在床上的蘇奶奶,74歲的她是癌症患者,生病後再也沒能爬樓梯,一個人和看護獨居在此,如果沒有兒子幫忙,就出不了門。

長者 蘇春金:「現在要爬樓梯不行,比較困難。(回診的時候怎麼出去?) 我兒子背我上去(樓梯)。」

蘇奶奶畫得一手好畫,希望脫離臥床生活,才有可能重拾畫筆。

長者 蘇春金:「我希望可以早點起來,可以走路。(叫外勞給你牽著走。) 好。」

老人家都希望留在老家,要改善居住環境,不論是都更或危老,整合難度都很高,加裝電梯,是最快速讓公寓升級的方式,但也困難重重。

房仲業者 吳佩霖:「屋齡要在20年以上、六層樓公寓以下的,都可以去申請。」

加裝電梯還會占用1至2坪的公共空間,也不是每個公寓都符合條件。

房仲業者 陳秉誠:「像這個案例,它的現場寬度只有接近2公尺,不符合安裝電梯的,基本條件(須2.5公尺)。」

所以台北市從2005年開始補助老舊公寓增設電梯,平均一年只完工1案;新北市起步較晚,完工8案。地方政府祭出補助,希望提高民眾的意願。

房仲業者 陳秉誠:「加裝電梯的話,台北市政府有個補貼金額,是(最高)250萬,裝設電梯會有個比例分攤(按樓層)。」

加裝電梯住戶 劉媽媽:「方便啊,有時候拿很重去買菜啊,拿很重,就坐電梯。」

人老、屋老,是台灣另一種雙老困境,不要讓老舊公寓淪為銀髮族的牢籠,無障礙設施,是高齡社會必要的改變。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越南維新大學訪慈大 人文教育取經
PaGamO競賽番外篇 義賣募款助土國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