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肺癌治療後 第二次肺癌機率約為10-15%

59歲林女士,是位企業主管,家屬有癌症病史(媽媽乳癌、阿姨肺癌),10年前(2011年)就醫被診斷為「乳癌」,並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定期追蹤檢查時,發現肺部「左下葉肺腺癌」(2013年),腫瘤大小1.5公分,接受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肺葉,2018年回診追蹤時發現「右上肺葉毛玻璃狀」病變,接受胸腔鏡肺楔形切除手術,並確診為早期肺腺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新光醫院胸腔外科張益誠主任表示,多重原發性癌症是同時或先後得到2種以上不同器官,且獨立病灶的原發性癌症,文獻報告在癌症病人中,多重原發性癌症機率約為2~7%,另外,原發性肺癌病人在接受治療後,得到第二次肺癌(與癌症轉移不同)的機率約為10-15%。預防癌症發生,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癌症以及個人化的治療,是治療成功的不二法門。

肺癌已成為癌症死因第一名,張益誠主任說明,肺癌的原因包括個人體質(肺癌家族史可做為參考),生活型態及環境因素,如吸菸,包括二手菸或空氣污染及致癌物之暴露。肺癌(不分期別)總體5年存活率約30%,而第一期肺腺癌經由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85%以上,手術切除仍是目前最佳治療選擇,但高齡肺癌病人及第二次罹患肺癌病人,生理條件較差,如何減少手術對身體帶來的衝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一般來說可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方面是「廣義」的胸腔微創手術,包括麻醉的優化,精準定位,較小切除範圍、使用「3D立體影像內視鏡」,讓手術切除過程更加精確,減少不必要破壞、「新型態能量源」代替傳統電刀,可以減少出血、「組織膠」或「防漏氣貼片」的使用,能減少術後漏氣,並減少術後胸腔引流管放置時間,甚至不必放置引流管,大幅降低疼痛,術後當日即可正常活動;第二方面是手術前優化身體狀態,例如術前運動訓練、良好的營養補充、內科疾病需控制良好、戒除不健康行為(戒菸酒),儲備身體的本錢接受手術傷害。術後復健運動及營養補給,需持續使用到術後至少一個月,以加速身體功能復原。

張益誠主任說,肺癌治療開始後,需要密集追蹤至少五年,新光醫院肺癌病患之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病人五年存活率達9成、第二期病人五年存活率達7成多。局部晚期或有遠端轉移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通常每隔一段時間,有可能需要更換治療藥物,或輔以其他治療模式,以鞏固治療成效。近幾年,因新興標靶藥物的出現及免疫治療方式的進步,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大幅提升。

新光醫院邀癌友共享白蘆筍美食饗宴,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表示癌友由於必須接受多種治療,往往讓病人食慾不佳,吳東進董事長為了增進癌友飲食的意願,提升病人營養品質,在親身品嘗過白蘆筍的美味後,本著「陪伴是最溫暖的分享」,特在初春季節,適逢歐洲白蘆筍盛產的時節,特別邀請廚師好友—鐵板教父葉清雄幫忙,從歐洲空運當季最新鮮食材「蔬菜之后、貴族白美人」的白蘆筍來台,今年已經是第12年辦理此活動,邀請讚鐵板燒,鐵板教父葉清雄及銀廚主廚蕭力升蒞院,大秀廚藝讓病友、家屬、醫護人員,一起享受白蘆筍美食饗宴,透過精緻烹調,將新鮮食材化身為吸引癌友喜愛的料理,讓參與本次『白蘆筍美食饗宴』的癌友們,都能品嚐到白蘆筍的美味,也瞭解如何運用食材及烹調方式來製作出美味健康的餐點,增加食慾,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