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的代價》經濟學人:壓迫女性的社會更貧窮、更失敗 人民都是父權受害者

「壓迫女性傷害的不僅有女性,還有男性,亦讓社會更加貧窮、更不穩定。」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性別與地緣政治之間的關聯,探討為什麼越是壓迫女性的社會越是貧窮為何辜負女性的國家會失敗,並透過一項研究直指──父權體系和文化與貧窮息息相關。

《經濟學人》採訪了《政治秩序之首:性別如何塑造全球治理與國家安全》3位作者──德州農工大學(TAMU)政治學教授哈德森(Valerie Hudson)、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政治學教授鮑文(Donna Lee Bowen)和統計學教授尼爾森(Perpetua Lynne Nielsen),並引述了她們的觀點。

在伊拉克南部的加茲(al-Ghazi)部落,路上幾乎看不到女性。部落首領曼夏德(Hazim Muhammad al-Manshad)平靜地介紹當地文化:「女人開車是會被殺掉的。」他說,一旦女性開車出門,她會遇到男人,「這表示她的榮譽很可能受到侵犯」,所以她的家屬可以殺了她,把她的屍體埋進沙堆。

曼夏德看起來彬彬有禮,他讓客人坐在舒適的毛毯上,並吩咐兒子為他們端上咖啡。但是他所擁護的律法相當殘暴,允許男人掌控女性的生育能力,女兒必須接受父親挑選的丈夫,若她與其他男性調情,她的男性親屬可以「榮譽殺人」,將她與該位男性處決。

這裡的社會秩序是由男性親屬團體所建立的,只有男性繼承財產和領導角色,血統傳承的意思是「由父親傳給兒子」,也就是所謂的父系社會。在家裡,女性必須聽從丈夫、父親或兄弟的要求;在外面,她們是不存在的。曼夏德解釋:「說白了,根據部落習俗,女人是沒有表達自由的。」

2021年8月13日,在阿富汗境內難民營的女教師穿上布卡受訪。(AP)
2021年8月13日,在阿富汗境內難民營的女教師穿上布卡受訪。(AP)

2021年8月13日,在阿富汗境內難民營的女教師穿上布卡受訪。(AP)

父系與氏族部落戰爭

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軸上,男性親屬團體一直是許多社會的基本單位。基於生存與自衛的本能,彼此有血緣關係的男性更有可能團結起來,一同對抗外部敵人。如果來自不同男性親屬團體的男與女結合,則約定俗成由婦女搬到丈夫的團體居住。家族與社會傾向制定嚴格的規則來確保女性的貞操,能夠生下兒子的女性可以獲得更多尊重。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這些規則的設計與誕生,原本是為了因應一個「沒有現代國家維持秩序或現代避孕措施的世界」,而在富裕、自由的國家,這種傳統父系思想很久以前就消失了。

不過,在極端團體神學士(Taliaban)剛接管的阿富汗或部分中東、亞洲地區,父權思想出奇地普遍。這些地區的氏族相互征戰多年,冤冤相報,各個部落為了使所屬的男性親屬團體把持最大利益,選擇爭奪控制國家。中東和非洲薩赫爾(Sahel)地區便是因此血流成河,國家在征戰中變得腐敗、政府失去功能,無法滿足公民發展經濟與安全的需求。

曾淪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據點的伊拉克大城市摩蘇爾。(AP)
曾淪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據點的伊拉克大城市摩蘇爾。(AP)

曾淪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據點的伊拉克大城市摩蘇爾。(AP)

為什麼壓迫女性會導致國家失敗?

性別比例失衡

據估計,由於選擇性墮胎和對女童的忽視,全球至少因此失去1.3億女性人口。《經濟學人》指出,在印度、中國等許多重男輕女的社會,女胎遭選擇性流產、女童的成長被嚴重忽視,讓社會性別比例失調,數百萬名年輕男性深受競爭壓力。

難以成家立業的沮喪與焦慮,使傳統父系思想的年輕人更有可能犯下暴力罪行或加入反叛團體。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學者愛德倫德(Lena Edlund)就指出,中國男比女的比率每增加1%,涉及暴力與財產的犯罪率就會增加3.7%。在9月5日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家幾內亞,15歲至49歲的已婚婦女當中有42%處於一夫多妻婚姻關係。

伊斯蘭國(ISIS)和奈及利亞的「博科哈蘭」(Boko Haram)抓住了這一點,並為聖戰士許配「妻子」作為戰利品。然而一夫多妻制也造成了單身青年過剩,上級階層的男人擁有越多妻子,就表示底層男人更難脫離單身。

2021年8月26日,恐布組織「伊斯蘭國」攻擊阿富汗喀布爾國際機場,造成平民慘重傷亡(AP)
2021年8月26日,恐布組織「伊斯蘭國」攻擊阿富汗喀布爾國際機場,造成平民慘重傷亡(AP)

2021年8月26日,恐布組織「伊斯蘭國」攻擊阿富汗喀布爾國際機場,造成平民慘重傷亡(AP)

家庭的性別歧視影響擴及國家層面

一個國家的性別政治秩序始於家庭和子宮,家庭單位內部怎麼看待女性財產和繼承權,以及社會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和殺害女性等問題,形成了一種決定女性從屬地位的連鎖機制。

如果資源的控制權最終掌握在男性手中,而女性被剝奪了財產和繼承權,那麼家庭就注定由男性血統定義,男性親屬保留資源和權力,導致重男輕女和貶低婦女的日常生活。這些男性晉升到社會更高階層之後,就會使政策、民法和刑法變得重男輕女。

「父系綜合症」

《政治秩序之首:性別如何塑造全球治理與國家安全》(The First Political Order: How Sex Shapes Governa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Worldwide,暫譯)一書中,3名學者針對176個國家進行「父系綜合症」(patrilineal syndrome)排名,考量當地的婦權狀況,包含童婚、一夫多妻、重男輕女、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是否被視為「犯罪」等,給予0分到16分,分數越高,父權與性別歧視程度越高。

結果發現,富裕的民主國家普遍表現得比較好,澳洲、瑞典和瑞士都是零分、美國1分;中國約為9分,南韓6分;伊拉克的得分為15分,與奈及利亞、葉門和阿富汗同分;南蘇丹以16分吊車尾。表現差勁的國家不僅限於窮國或穆斯林國家,富有的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還有多數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信仰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分數偏高。

這3位學者估計,全球仍有120個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父系綜合症」的影響。他們還發現,「父系綜合症」得分高低與一個國家的脆弱國家指數(Fragile States index)、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高度相關,他們並總結道:「這就好像,詛咒一個國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它的女性屈於從屬地位。」

伊朗革命後,伊朗婦女被強制要求戴上頭巾,穿上罩袍,與1979年的自由開放風氣截然不同(AP)
伊朗革命後,伊朗婦女被強制要求戴上頭巾,穿上罩袍,與1979年的自由開放風氣截然不同(AP)

伊朗革命後,伊朗婦女被強制要求戴上頭巾,穿上罩袍,與1979年的自由開放風氣截然不同(AP)

正在消退的父權文化

《經濟學人》認為,我們仍可以對性別政治的未來抱持樂觀,因為全球的父權文化正在退卻,選擇性墮掉女胎的人們減少了,中國、印度的性別比例失衡情況正在改善,南韓、喬治亞、突尼西亞等國家的性別比例已經回到自然狀況。童婚案件也逐漸下滑。自2000年以來,已有50多個國家將法定最低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

即使在保守的伊拉克農村,一些為人詬病的性別歧視傳統文化也逐漸消失。曼夏德說,大家不再接受男性透過交出女兒來償還血債。都市化和養老金等趨勢也有助於提升性別平等,女性搬到城市可以享受更高的工資,提升在家中的經濟影響力也會增加,她與故鄉氏族的關係也會漸漸疏離。

「習世代」中國年輕人、中國女性、中國年輕女性、中國學生。(AP)
「習世代」中國年輕人、中國女性、中國年輕女性、中國學生。(AP)

中國年輕女性。(AP)

若國家政府提供養老金,老人不再那麼依賴子女來養活自己,父權社會的思維邏輯也會受到挑戰──如果父母不需要兒子來照顧,可能就不會那麼渴望生下兒子,或者強烈堅持讓兒子和媳婦和他們一起生活。這就是南韓20多年以來的性別發展。

南韓在1991年立法要求男女繼承權平等,廢除丈夫離婚後對子女的自動監護權;2005年廢除單一「戶主」(通常是男性)的法律概念;2009年,法院首次裁定婚內強姦罪。於此同時,國家養老金大幅減少想與兒子一起生活的老年人比例,於是這個傳統以生男孩為貴的國家,在一個世代之內轉變為偏好生女孩。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日本還沒做好「為台灣而戰」的軍事與心理準備!自衛隊前艦隊司令香田洋二:能否威懾共軍犯台,關鍵在日本
相關報導》 挪威政壇將變天!氣候議題與石油政策扮演關鍵角色 左翼在野黨有望勝選組聯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