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第12屆UNPFII:台灣原住民教育反思(2)

參與第12屆UNPFII:台灣原住民教育反思(2)

■陳堯(Tajlimaraw Suliyape) 本屆大會對於教育議題的討論中,所提出的相關意見和訴求大致圍繞在語言、教材、政策、學校體制和其他等五大項目,以下就提出建言者分為聯合國單位、政府單位、原住民代表、工作小組四方觀點呈現之: (一)聯合國單位意見 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成員認為教育做為一項基本權利,不但常於國際宣言與條約中被倡議,實際調查和報告也指出教育對於原住民族的發展和現況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但在另一方面,卻指出現代的教育讓原住民族青年及兒童與家庭間有「代溝」,而使學校教育成為奴役、剝削原住民的場所。再者,提到目前仍有相當多計畫項目和國家政策皆未按規定期程進行。 承論壇成員意見,致力於推動兒童相關權利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教育是無法被剝奪的資產、是最好的投資外,不僅帶來GDP的成長,更直接影響到孕婦和嬰兒死亡率、內戰和選舉的提升。但也表示,目前仍存在許多教育困境,例如:「貧窮社區的原住民孩子總是受到最差的教育,因為老師不願意到這些地區教書」、「社區周圍學校的數量和可學習可使用的資料,會直接影響多數原住民孩子學習與受教程度」等。 而上述情況便是導致原住民的孩子畢業仍舊無法順利找到工作,或者孩子所習得的教育在其居住的環境中並無可發揮之處,使家長因經濟壓力而不願意讓孩子就學。面對這些難題,兒童基金會認為社區、部落才是教育的關鍵,學校若得到社區充足支持,兩者協力合作則可自主而非一味依賴政府的資金和政策運轉。 另外,兒童基金會也倡議讓孩子使用母語學習,以行之有年的拉丁美洲地區雙語跨文化教育為例,透過母語(第一語言)跟官方語言(第二語言)讓學生可以透過雙語的脈絡達到兩個文化間的對話,讓原住民孩子不但能繼續說母語、保留民族的世界觀,還可透過現代知識進行連結,達到加乘效益。 (二)民間組織意見 大會現場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代表與民間團體,就各國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聲音、訴求,甚至是質疑,大致可分成五大點: 1.尊重多元文化價值。 2.重視、大力推展母語的使用和行銷。 3.原住民的歷史、文化應被納入學校教材中。 4.肯認傳統知識的價值,並發展出一套原住民的知識體系,使原住民享有學習民族文化的權利。 5.將原住民納入教育的決策參與機制,尊重平等的保障原住民的教育權、參與權。 以下,將藉夏威夷原住民及芬蘭薩米族在大會中的報告為例,點出部分原住民教育在國際上的現況: 1.夏威夷大學中的原住民課程與挑戰 夏威夷大學發展了一系列的原住民學程(HWST107),主要學習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島與文化、語言、宗教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物質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等等,發展出38種不同的課程:海洋導航之術、藝術、音樂、語言、傳統生態知識、家譜、現代問題、歷代酋長、漁業管理等。 此學程目的是為促使學生藉由課程能對本身與族群有更多的了解、聯結不同的文化群體及宣揚推展人、透過課程學習尋求祖先的道路和精神、培訓這些學生去服務族群,課程推展至今不僅有原住民學生也有一般生參與學習。 然而,這樣具有意義和價值的支持中心與課程卻也遭遇到不少困境,以學習人口而論,學習此類課程學生人數僅達學生總數的14%,在主流的教育體系中被關住和投入仍有很大的推展空間;而原住民學生無力負擔大學學費的經濟壓力問題,也是影響夏威夷原住民教育情況的因素之一;另外,教職員工的原住民人口比例偏低,並且多為計畫行或短期聘僱方案,無法保障原住民的工作權,也無法有效推展延續原住民教育。 2.芬蘭薩米族的語言傳承問題 芬蘭薩米議會代表Tuomas Aslak Juuso在大會中表示,雖然國際教育聯會和國家政府皆推動薩米語的使用和復興,但因主流通用的語言、過去的學校教育因素(每週僅有兩小時的薩米語課程、大學沒有廣開薩米語課程、薩米歷史文化不存在芬蘭的課本中等)和國家政策法案的不明確(僅給予補助,卻未制定完善的法案和支持條文),使許多家庭已不再使用薩米語,以致於薩米族即便有薩米議會,但其語言的處境仍不慎樂觀。 對此,該代表建議大學或入學考試應該要加考薩米語外,同時也要力促幼兒盡早接受薩米語的學習,不僅學習語言還要用母語教授文化。另外,更建請政府立即正式薩米語的保存問題,立即將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對於文化、教育的條文國內法化,並將薩米文化與歷史納入教材中,注重薩米語師資的培力(特別是針對薩米族人本身的師資培育),制定出相應的輔導措施,莫讓學習自己文化的族人成為失業的人。 (三)工作小組 論壇中按區域和性質的不同,分成七個區域性工作小組,以及婦女、青年及身心障礙者工作小組等十個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會依據區域內的情況,或工作小組的性質而提出不同的論述,但不變得是工作小組訴求教育應回歸至民族及文化本身,並且訴求聯合國、國家政府及社會能以更友善和和平的態度對待原住民。在此,同樣為青年的筆者特別以全球原住民青年工作小組提出的建議與想法作為此類觀點的論述代表: 1.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應在國家間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督舉錯的機制,定期檢驗國家作為,給予適時糾正,並透過此機制讓居住在部落或城市的原住民都能有效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以確保原住民的受教權。 2.建請論壇能建立一個平台,使各層級各區域的原住民學者專家一同交換經驗想法,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同地區、族別的原住民可以更有效的相互學習。青年工作小組支持分析成功的語言復振經驗,以及如何讓原住民青年有效學習的教學模式。 3.聯合國和各國政府應接受、尊重原住民族自己定義的教育和學習,並應提供以母語為學習語言的支持,使原住民族人能在學習中建立民族的價值觀,語言教育和語言的主權對原住民青年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根基,國際專家針對原住民青年議題會議所提出的第48號建議和第56號建議,都支持上述的論點和訴求(E/C.19/2013/3)。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裡也認為,原住民有移動遷徙的自由,原住民受教權不應該被國家界線限制。 4.各國應落實《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14條,國家應接受原住民族自決的教育而不受歧視,而此也包含國家應將原住民族的自我論敘、書寫納入教材當中。 (四)政府及國家代表 各國家代表除了就各國國內的現況進行簡介,也概略提及政府已推動或預計執行之項目、政策。雖然當今普遍的國家已經簽署《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但國內的原住民族情況並未得到解套,其中在教育議題部分普遍仍存在以下問題:教材中未提到原住民族或論述不足、原住民語言流失問題、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條文具體化及法制化、原住民族教育自決與落實、原住民族領土與文化流失對原住民族教育與傳承的影響等等,但由於政府代表所提出的改善措施和政策推動並未有具體的說明,所以在態度、執行度及未來該國原住民族教育事務的走向未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發展軸線。 論壇經驗回應台灣現況 在今年的論壇大會中,可以聽見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原住民族教育現況及問題,卻也發現多數的國際原住民族議題和台灣原住民族現況是非常符合的,例如:語言流失、教育自主權、教育政策參與、主流教育的同化現象等,這些問題雖然在過去幾年都不斷的被提出,部分國家挹注資金和計畫,但卻沒有非常顯著的改革或補救成效出現,而歸咎這樣的結果,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國內政府心態的曖昧不明,以及沒有長遠完善的規劃與執行,所以才會顯得已投入經費和人力,卻使原住民族感到政府並非真正意識到問題而只是抱持「玩假的」想法。 回應台灣的情況,雖然台灣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也有原住民族基本法和原住民族教育法等法律保障與政策措施,卻因為對原住民族教育沒有具體而完整的規劃,又教育的決策過程缺乏原住民代表性等因素,不但耗費多年的教育投資成本與心血,更使民族文化和教育的本質上出現許多問題與矛盾。 (下周續,作者為魯凱族,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員/政大民族所) 參與第12屆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的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成員在聯合國大會堂合照。(圖文/L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