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岫岩玉開採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圖一紅山文化玉玦、異型玦,質地為岫岩黃白老料(高國仁收藏)。
圖一紅山文化玉玦、異型玦,質地為岫岩黃白老料(高國仁收藏)。

剛入門時前輩除了稱呼岫岩玉是「蘇玉」,蘇玉還分為「軟蘇」和「硬蘇」。蘇玉硬度也確實落差較大。

以前學界對岫岩玉(蘇玉)調查沒那麼清楚,隨著古玉價格上漲,連帶促進玉料收藏的風氣,使得玉料價格更是一飛沖天,各地各種不同玉礦紛紛浮上檯面,加上中國國家和田玉標準的訂定,對玉料分類也逐漸明朗。

圖二明代岫岩玉蓮鷺紋玉片(馮啟文收藏)。
圖二明代岫岩玉蓮鷺紋玉片(馮啟文收藏)。

以目前古玉界對岫岩玉較新的分類,簡單來講,岫岩玉分為新岫岩、老岫岩兩種;又可分為山料、水料(河磨料)。若以礦物成分區分,又可分為「蛇紋石岫岩玉」、「透閃石岫岩玉」、「透閃石-蛇紋石岫岩玉」這三大類。可以說岫岩玉雖然只是一個名稱,但質地種類包含甚廣,礦物顏色有綠、黃、白、灰、黑、紅等等,色澤有濃有淡。

圖三明代岫岩玉花片,婦女髮飾鑲嵌用玉,1990年代購於文物商店(馮啟文收藏)。
圖三明代岫岩玉花片,婦女髮飾鑲嵌用玉,1990年代購於文物商店(馮啟文收藏)。

30年前玉市老前輩不懂這些岫岩玉的分類,就把蘇玉分為硬蘇、軟蘇,顧名思義就是蘇玉硬度有硬有軟。但孰硬孰軟?雖然互相刮蹭就能比個高下,但在不做破壞性測試時(刮傷了找誰賠),玉市前輩沒有工具及儀器輔助下,怎麼看玉質硬跟軟?不外乎兩招,就是肉眼看玉質結構,有些看起來結構就較鬆散,有的就較凝結,視覺上就有軟硬之差;還有就是用手掂掂斤兩,感覺手感沉不沉?

隨著科技進步,電子秤變得廉價,每個人都可以用沉水方式來測玉石比重。產量最大的蛇紋石岫岩玉的比重只有2.5到2.6之間,比重較低在手感方面就會覺得沒那麼沉手。只有透閃石成分高的岫岩玉比重才會與和闐玉相當。

圖四明代岫岩玉花片,婦女髮飾鑲嵌用玉,1990年代購於文物商店(馮啟文收藏)。
圖四明代岫岩玉花片,婦女髮飾鑲嵌用玉,1990年代購於文物商店(馮啟文收藏)。

以岫岩玉的硬度而言,蛇紋石岫岩玉硬度從2.5到5.5度,而透閃石岫岩玉硬度是6到6.5度,也就是說以整個岫岩玉族群來說,硬度從可以入刀到不能入刀都有。岫岩玉硬度落差這麼大,前輩將之分為軟蘇、硬蘇確實是經驗之見。

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為例,岫岩玉的運用比和闐玉更早,隨著時代變遷與區域的興衰,岫岩玉逐漸被忽略也被和闐玉取代。只是根據考古發現來看,從新石器時代以來,岫岩玉的運用其實並沒中斷,只是變成非主流用玉,成為和闐玉的替代品。

圖五明代岫岩玉花片,婦女髮飾鑲嵌用玉,1990年代購於文物商店(馮啟文收藏)。
圖五明代岫岩玉花片,婦女髮飾鑲嵌用玉,1990年代購於文物商店(馮啟文收藏)。

例如明代官用玉器數量龐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玉帶板,加上民間用玉的需求,使得明代對玉料需求頗大。明朝中期後國勢走弱,加上伊斯蘭玉器興起,明朝對和闐玉料的取得相對不易,所以只能增加岫岩玉用量,特別是在花片類玉器。漢代以後玉器所見使用岫岩玉最多的就是明代花片!這種切割成薄片做為鑲嵌使用的岫岩玉,幾乎可以取代和闐玉並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清乾隆佔領新疆後,得以直接取得和闐玉料,並擴大山料開採,和闐玉料大量流入,受乾隆對玉器喜好的影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玉器市場也相對擴大,使得岫岩玉依然有存在空間。到了清末失去新疆實際統治權,和闐玉料來源緊俏,玉作坊使用岫岩玉又開始多了起來。

圖六清代岫岩玉手鐲(筆者自藏)。
圖六清代岫岩玉手鐲(筆者自藏)。

清末時岫岩縣哈達碑鎮瓦溝村是岫岩玉主要礦區,年產50萬公斤,民國初期降到15至25萬公斤,之後回升到75萬公斤。抗戰時期又再沒落,直到1957年建立玉石礦廠,逐步引進現代開採機具,70年代初期產能從40萬公斤提升到170萬公斤,80年代後提升到200萬公斤,目前年產300萬公斤左右。

圖七現代岫岩玉龍龜,1990年購於台南玉市,台灣開放至大陸探親後,這類工藝品大量進入台灣,是當時玉石工藝品的主流玉種(筆者自藏)。
圖七現代岫岩玉龍龜,1990年購於台南玉市,台灣開放至大陸探親後,這類工藝品大量進入台灣,是當時玉石工藝品的主流玉種(筆者自藏)。

成書於咸豐丁巳年間(1857年)的「岫岩志略」卷五「岫岩石」記載:「石具五色,堅似玉,而光不逮。邑北瓦溝諸山多有之。道光初年,偶有玉工採制圖章諸文具稍供清玩後,遂盛行於都巿。好古之家以其品非燕石而價不待連城也,每雅意購求,往來士夫亦必充囊盈篋,爭出新式分贈知交,以為瓊瑤之報。玉工數十輩列肆而居,日夜琢磨尚恐不給,寥落山城更多此一種生涯。」

對於古玉愛好者來說,岫岩志略這段文字透露一些有趣的事,產自岫岩縣的這種礦石質地「似玉」,故岫岩志略這本縣誌稱之為「岫岩石」而不是「岫岩玉」。道光(1820~1850)初年才偶有玉工採集利用,製成文房類器物,因為質地比一些燕石(似玉的石頭)好,而且價格便宜,因此推出市場後就開始盛行,並帶動岫岩山城的玉雕業。

圖八現代採集岫岩玉黃白老料(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圖八現代採集岫岩玉黃白老料(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從這裡可以推測,岫岩玉礦成規模的開採是道光時期才開始,可是明代已有為數不少利用岫岩玉製作的花片,在這之前的岫岩玉雕原料是怎麼取得的呢?

許多明代岫岩玉花片色澤偏白,比重較低,屬於蛇紋石岫岩玉,和新石器時代晚期泛紅山文化玉器用料不同,顯見是不同的區域產出的玉料。清晚較常見的岫玉運用如製作成煙嘴,質色和明代花片相近,只是在清代道光時期才正式開採岫岩玉,在這之前岫岩玉的取得方式,應該如同諸多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原料取得一樣,是以採集露天裸露玉礦的方式取得,就如同最早和闐玉料,是露天撿拾或河撈。

圖九現代採集岫岩河磨料,體積蠻大的(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圖九現代採集岫岩河磨料,體積蠻大的(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現在的岫岩縣是在遼天慶五年(1115年)在境內設大寧鎮,金明昌四年(1119年)將大寧鎮升格為秀岩縣,明代改「秀岩」為「岫岩」,設岫岩堡,至此岫岩這個名稱才固定至今。而清晚成書的「岫岩志略」尚稱礦產為岫岩石,可見「岫岩石」被稱為「岫岩玉」,可能是民國之後的事。

圖十現代採集岫岩析木玉,質地是透閃石(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圖十現代採集岫岩析木玉,質地是透閃石(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岫岩志略」敘述開採的是屬於「山料」,除此並沒有其他玉料的記載。近現代對玉礦的發現,產於岫岩縣偏嶺鎮細玉溝村白沙河及其流域的河磨玉就是岫岩玉的「籽料」。只是兩者礦物結構不同,河磨料是透閃石類,而岫岩山料是蛇紋石類,根本沒有新疆和闐籽料是由山料演變而來那種關聯。兩者都被歸類為岫岩玉,純屬產地的地理分類。

三十年前我剛踏入玉市學習的時候,前輩的認知岫岩和河磨是兩種不同的料子,認為這種料子都是用來仿和闐玉。河磨玉當時是稱為「河磨料」,可能是口語相傳的關係,還被誤認為是「河摸料」,為什麼叫「河摸料」?前輩說這種料是在河裡摸出來的,所以叫「河摸料」,聽起也蠻有道理的。

圖十一現代採集岫岩析木玉,質地是透閃石(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圖十一現代採集岫岩析木玉,質地是透閃石(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河磨料除了帶了一層厚厚如同沁色的玉皮,所以有人把河磨玉原礦當成老三代陪葬的玉料,玉皮當成入土年久形成的沁色,以此做為賣點,販售出土「古玉料」。

近幾年在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析木鎮和孤山鎮間的析木河也出產如同細玉溝河磨料的玉礦,質地同樣是透閃石岫岩玉,市場稱為「析沐玉」或「析木河磨玉」。另外現代在岫岩地區還有發現一些新的玉料礦點,岫岩玉家族越形壯大,只是不知道古代是不是就曾運用過這些玉料?就像文化期和明清時期使用的岫岩玉料不同,露天採集不會留下明顯開採痕跡,或許古代曾經在這些地方採集過玉料,只是痕跡已掩埋在漫漫歷史長河裡。

圖十二~十四現代玉雕廠刻製中的岫岩花玉,花玉質地在透閃石蛇紋石之間(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圖十二~十四現代玉雕廠刻製中的岫岩花玉,花玉質地在透閃石蛇紋石之間(戴成洲攝於遼寧岫岩)。

從礦物學分類三種不同結構的廣義岫岩玉,以及籽料、山料等不同產地的差異,岫岩玉利用的年代從史前橫跨數千年到現代,從史前的主流玉種到漢代以後的非主流,至今甚至透閃石結構的岫岩玉被劃歸為廣義和田玉。

當前玉料的多元發展,不同產地玉料的價值可能頗為懸殊。玉料的興衰自有其時代背景因素,了解不同時期對玉料的運用情形,有助於古玉斷代,因此各種岫岩玉料的差異就更值得愛玉者學習研究。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