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世紀名畫《吶喊》的神祕字句,證實是孟克本人寫下

「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Could only have been painted by a madman.)

黃、橙、紅三色交相輝映的翻騰雲彩下,一個沒有頭髮、男女莫辨的人站在橋上,他身後的靛藍色湖水呈現異樣扭曲,彷彿將要被吸入超現實空間。這個人看起來驚恐不已,瞪大雙眼,發出尖叫,抬起兩隻細長扭曲的胳膊托住骷髏般的臉孔。

透過紅外線掃描可見,20世紀的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在其世界著名的畫作《吶喊》當中,隱隱寫下一行神秘字句,在藝術界引起諸多遐想。畫作左上角用鉛筆刻有「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的字樣。

是誰在《吶喊》(The Scream,挪威語:Skrik)留下這句話?有人猜測,肯定是對孟克(Edvard Munch)心懷不滿的畫廊觀眾蓄意破壞,也有人認為是孟克本人寫下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字。收藏這幅畫作的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21日指出,館方透過字跡分析對比鑑定,已經確認是孟克本人所寫。

「經過謹慎地逐張信件、逐字逐句一一檢視分析,我們確認這段筆跡在各個方面都與孟克本人的筆跡相同。」館長古倫(Mai Britt Guleng)對外說明:「毫無疑問,這字跡屬於孟克本人,它也與孟克首次在挪威公開該畫作時出現的字跡一致。」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強烈表達內心焦慮的代表作

《吶喊》作於1893年至1910年間,共有4種不同版本,皆屬於孟克在19、20世紀交會之際創作的《生命的飾帶》(The Frieze of Life)系列,他在這一系列主要表達的主題是生命、愛情、恐懼、死亡和憂鬱。《吶喊》的第一個版本為蛋彩畫,也是唯一一個刻有「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字句的版本,目前藏於挪威國家博物館。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孟克於1892年1月22日一篇日記寫下《吶喊》靈感來源:「我跟兩名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一陣憂鬱向我襲來──霎時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倚著欄杆,累得要死──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面,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友繼續前進──我卻站在那兒焦慮得不停發抖──我感覺到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

第一個版本1893年在奧斯陸首次展出即造成轟動,鮮明的顏色與誇張的線條,將強烈的焦慮恐懼情緒具象化。孟克畫作驚人的表現力量迄今仍影響著現代藝術,《吶喊》也成為一種恐懼焦慮的存在主義象徵,骷髏人的表情符號出現在許多作品中,例如1990年代《驚聲尖叫》(Scream)系列恐怖電影中出現的「鬼臉面具」,以及近代諸多改編諷刺漫畫。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為什麼孟克要留下這段話?

挪威國家博物館館長古倫指出,《吶喊》第一版本1895年在奧斯陸布洛姆奎斯特畫廊(Blomqvist gallery)公開時,公眾大肆猜測孟克的精神狀態。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更因此舉辦關於畫作鑑賞的辯論,當時參與討論的醫學生沙芬伯格(Johan Scharffenberg)主張,從《吶喊》這幅畫來看,他有理由質疑孟克的精神狀態,更聲稱孟克是不正常的「瘋子」(madman)。

據孟克日記所述,該名學生的批判使他深受傷害,據信他因此在該版本添加文字「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古倫認為,孟克寫下這段話不僅具有諷刺意味,也反映出他被攻擊時的痛苦,以及害怕被視為精神病患者的恐懼,「通過在畫作雲彩上書寫此段文字,他有種主導或控制別人如何看待與理解他的感覺。」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著名畫作《吶喊》(The Scream)第一版本隱含神秘句子:「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取自挪威國家藝術館)

「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

孟克的日記還曾寫道,伴其一生的焦慮痛苦,也是創作之源,「自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受到深刻焦慮之苦,我也始終試著透過藝術表達出這種強烈焦慮感。若沒有這種焦慮和疾病,我就會像一艘無舵之船。」

童年經歷疾病、死亡,以及宗教狂熱帶來的壓力折磨,是孟克畫作一直呈現陰鬱的原因。孟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於挪威一個貧困的軍醫家庭,一家共有5個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有一個姊姊、一個弟弟、二個妹妹。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最愛的母親與姊姊在他年幼時罹患肺結核去世,一個妹妹在小時候也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而住進精神病院。

經歷親人死亡,使孟克的父親陷入悲憤,宗教思想更為狂熱。孟克自幼體弱多命,他的價值觀受到父親的深遠影響,父親使他相信,家族的悲慘遭遇是神的懲罰。孟克的弟弟在新婚不久後罹患肺炎去世,這也給他帶來不小打擊。1908年,不堪雙親、手足接二連三逝去,孟克罹患精神衰弱,入院治療。他在晚年曾經說過:「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持續伴隨我一生。」

愛德華·孟克。(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愛德華·孟克。(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愛德華·孟克。(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哈拉瑞與唐鳳交鋒對談:被駭或不被駭?身分、工作與民主的未來
相關報導》 「如果有一天,習近平坐著紅旗轎車,以征服者姿態行經台北街頭」 《經濟學人》解析中國武力犯台戰略考量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