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台人食米量創低 立委疑8500萬宣傳放水流

台北市 / 萬紹安 張俊譓 報導

隨著台灣民眾飲食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人選擇吃「麵食」而不吃「米飯」,農委會2019年為了推廣台灣在地米,砸下8500萬宣傳,沒想到隔年國人每年平均食米量,反而又下滑,只剩下44.1公斤,跟40年前相比,更足足少了一半,立委質疑農委會花大錢,卻沒有達到效果,應該要讓國人覺得,吃米飯跟喝咖啡一樣,是「很有氣質」的事情。

民眾說:「喜歡吃飯。」民眾說:「麵食。」民眾說:「麵麵。」民眾說:「米飯類的都OK。」民眾說:「我比較喜歡吃飯。」 吃飯吃麵各有所好,但是喜歡吃米飯的人似乎越來越少,根據農糧署統計,在1980年代,平均每人每年的「食米量」有98公斤,但到了2016年,掉到只剩下44.5公斤,雖然2019年有稍稍回升,可是到了2020年,只有44.1公斤,逐年下滑,農委會3年前祭出8500萬搶救米飯市場,被立委質疑,這錢沒用在刀口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VS.立委(國)楊瓊瓔說:「宣導的方式要怎麼樣讓大家認為,吃了台灣米我是很有氣質的啊,花了錢拿不到我們的結果,同意同意就是再更需要把,整個米食的這個推廣促銷活動,要有打到那個點啦。」

要推廣大家吃米飯,像喝咖啡那樣很有質感,很有SENSE,陳吉仲也承諾會更努力促銷,不過說到推農產品,我們陳主委真的很用心,但有時候,似乎有點用力過猛,今年三月初因為戰爭導致鮭魚荒,當時陳吉仲這麼說,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22.3.9)說:「魚類有很多的替代性,那我想吃國產魚的話,魚有很多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來替代。」

吃不到進口鮭魚,可以吃「石斑魚或台灣鯛」;而先前小麥價格上漲,帶動麵粉、麵包價格跟著走揚,陳吉仲喊話要大家「多吃炒飯或是飯糰」,被立委痛批是現代晉惠帝;四月中,為了緩解高鐵雲嘉南段的沉陷危機,陳吉仲又喊出「喝高粱來救高鐵」,力推台灣農產品,但每每爆出的金句語錄,讓農委會主委,成了最有效果的廣告招牌。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