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發噴鼻疫苗 可抗Delta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左起)、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張淑媛23日說明研發第二代新冠疫苗進度。(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左起)、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張淑媛23日說明研發第二代新冠疫苗進度。(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且病毒快速變異,各國無不卯足全力研發更快速有效的武器。台大醫院碰發團隊也開發專利疫苗佐劑及檢測工具,其中噴鼻疫苗在動物實驗中,效果優於目前的肌肉注射疫苗,能在上呼吸道產生抗體,對Delta病毒株也有效果。

台大醫院23日辦第2代COVID-19疫苗開發新佐劑、新抗原、新投予途徑、中和抗體快速檢測記者會,說明最新研發成果。

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全球COVID-19疫苗已接種逾70億劑,但疫情仍未見盡頭,目前獲核准的疫苗都採肌肉注射,且針對原始病毒株設計,面對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保護力下降。

因此,台大防疫中心在科技部支持下,由醫學院院長倪衍玄主持多個分組,其中疫苗研發組包括黃立民、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張淑媛、獸醫系副教授陳慧文等人,專注於開發第二代疫苗,利用團隊的黏膜佐劑技術,在鼻內免疫中有效提升老鼠血清中棘蛋白特異性抗體及中和性抗體,優於目前含佐劑棘蛋白肌肉注射疫苗。

黃立民表示,目前試劑、疫苗都是針對武漢株,但病毒不斷變異,所有測量工具都會失真,就跟流感一樣,必須配合新的病毒去做新的檢驗試劑、新的疫苗,甚至可能需要新的藥物,因此全世界的疫苗、試劑都將重新洗牌,而台大最新研發的專利疫苗佐劑及檢測工具已跟上國際腳步。

黃立民表示,肌肉注射疫苗雖可降低肺炎重症風險,但只在肺部產生抗體,仍可能感染且傳染他人,噴鼻疫苗則能在上呼吸道產生抗體,搶得對抗病毒的先機。理論上噴鼻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肌肉注射疫苗還小,並可望降低突破性感染。台大研發的Delta病毒株RBD三聚體噴鼻疫苗,已在老鼠實驗中初步獲得驗證可行。

張淑媛也表示,實驗室分離出COVID-19病毒後,持續與台大醫學院教授葉秀慧合作,陸續再從病人身上分離出125株變異株,是測試疫苗中和能力、試劑精准度的一大助力。

此外,台大團隊也研發出可檢測中和抗體的ELISA套組,未來不必到高規格第三級實驗室也能大量、快速篩檢中和抗體,對於未來臨床試驗或民眾打完疫苗後想知道抗體如何,都能更快速準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