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匯率特性 反通膨、反景氣循環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根據匯率的反應函數實證研究發現,亞洲主要貨幣中,新台幣、新加坡幣都具有「反通膨」及「反景氣循環」的功能,主因對匯率均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最有利於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穩定。 央行總裁彭淮南在匯率報告中表示,匯率基本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當市場出現過度波動,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及季節性因素,導致匯率過度的雙向波動與失序,將直接衝擊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央行就會進行維持外匯市場秩序;因此,新台幣匯率政策採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最有利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穩定。 彭淮南說,也就是說,央行利用大額結匯即時通報系統,隨時掌握外匯供需情形,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幅度過大時,就可能進行買入美元;相對的,如貶值幅度過大,央行則賣出美元。 新台幣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下,在過度貶值引發通膨時,會具有反通膨特性;當季節性因素發生時,同樣能發揮反景氣循環的效益。 由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統計上也獲佐證,近年來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大致都維持在過去36個月移動平均值上下5%的範圍內,充份反映經濟基本情勢;尤其相對於主要競爭對手韓國,今年1至11月的REER(指數愈低代表出口報價競爭力愈高),台灣除6月高於韓國,其他各月均低於韓國,顯示我國出口價格競爭力持續優於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