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合作研發新世代發光記憶體 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李亞儒與張俊傑教授,與日本九州大學組成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楊文君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李亞儒與張俊傑教授,與日本九州大學組成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楊文君攝)


科技部今天(22日)指出,師範大學與日本九州大學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使數據可同時以電子和光學方式傳輸,有望在未來半導體產業中實現更多工的數據存取模式。這項研究於今(110)年7月登上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電腦記憶體是系統的短期資料儲存區,系統執行的程式越多,需要的記憶體就越多。目前較為普遍的數據儲存與讀取的元件就是快閃記憶體,或是記憶卡與隨身碟。

在科技部的基礎科學研究計畫支持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李亞儒與張俊傑教授,與日本九州大學材料化學與工程研究所玉田薫(Kaoru Tamada)特聘教授組成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使數據可以同時以電子和光學方式傳輸,有望在未來半導體產業中實現更多工的數據存取模式。

李亞儒指出,他們整合「發光電化電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LEC)與「可變電阻式記憶體」(RRAM),前者可透過發光方式,後者則是用電的方式寫入或是刪除數據,由於兩者同樣是以鈣鈦礦為基礎的獨立元件,將大幅簡化製程。李亞儒說:『(原音)因為這樣的製程技術跟現階段的半導體製程技術都是很相容的,我們覺得這樣的材料、技術,可以跟既有的RRAM技術有很好的結合。』

科技部自然司司長羅夢凡指出,這項發現具有高度潛力,期待再不久的將來就能應用在像是群播網狀網路或者是高階數據加密系統的高科技中,進一步實現高速運算的需求。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頂大紛設半導體學院 盼借重企業資源深化合作
科技部嚴選全國50強科技新創 再戰美國展會布局全球
重返月球關鍵10年 總統:台灣要打進全球太空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