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登場 工研院太陽能電池翻轉零碳電力產業

創新博覽會盛大開幕,經濟部能源局參事林若蘭、能源局主秘翁素真、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創新博覽會盛大開幕,經濟部能源局參事林若蘭、能源局主秘翁素真、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創新博覽會盛大開幕,經濟部能源局參事林若蘭、能源局主秘翁素真、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疫情降溫,2021年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同步以線上加實體展覽的形式亮相,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以綠能科技為主題的「永續發展館」以「淨零碳排、綠能永續」為展出主軸,彰顯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四大面向成果,展現提前佈局低碳科技的技術策略,協助相關綠能產業,在面對淨零碳排浪潮時進行綠色轉型。

工研院表示,「永續發展館」中展出由經濟部能源局支持、工研院團隊研發的前瞻太陽能技術-「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太陽電池」技術,特點是以超薄氧化層及多晶矽層作為背面鈍化堆疊層,可利用既有PERC產線簡單升級,避免使用成本昂貴的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或反應式電漿沉積(RPD)等設備。鈍化的表層更能有效降低表面陽光反射、充分將太陽光能吸入利用。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長王人謙說,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投報率高、能源回收期短三大優勢,目前已試量產成功,電池轉換效率達23.5%,模組功率達360W,並已於工研院臺南六甲院區進行戶外驗證,粗估20MW試量產電池及模組每年產值上看3億元,為台灣太陽能產業帶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永續發展館中展覽亮點還包含工研院研發的「瓩級的製程餘氫發電燃料電池系統」、「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等創新技術。「瓩級的製程餘氫發電燃料電池系統」是燃料電池系統利用製程中餘氫來發電,可協助有臺灣「護國神山」之稱的半導體產業減少碳排放。「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則直接吸收傳統火力發電廠或企業工廠運作的二氧化碳,減碳之餘還衍伸出高價值副產品。

工研院只指出,在「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中投入「永續環境」應用領域的技術發展重點。歡迎對永續發展議題與綠能科技有興趣的民眾及廠商即起至16日,可前往臺北世貿一館參觀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線上數位展覽展期至23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