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創新高」,是真相還是誤解?

文:王國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

2020年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惟台灣經濟表現依舊亮眼,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期為2.4%,2021年更上看3.7%,傲視各國。

問題是,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飆高到26.2%,刷新歷史紀錄;出口依存度更逼近三成(29.6%)。對此,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表示,若無台灣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則經濟難以成長。若干專家更示警,北京當局對澳洲的經貿制裁,很可能如法炮製於兩岸貿易之上。「中國威脅論」再度甚囂塵上。

台灣經貿依賴中國,是真相還是誤解

首先,兩岸統計口徑存在明顯落差。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出口中國1817億美元、進口540億美元,順差1,277億美元。同期,我國關務署統計,出口925億美元、進口574億美元,順差352億美元。中國的統計,是台灣的五倍之多。這拉大兩岸經貿的非對稱依賴(asymmetric dependence)。惟此問題尚值得進一步探究。

準此,本文引入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與最終消費財(final consumption)兩個概念,並套入2020年與馬英九前總統連任當年(2012年)美中台三邊貿易。資料來源為全球貿易資料庫(Global Trade Atlas, GTA)。惟礙於篇幅限制,作者僅聚焦於高科技產業。

需說明的是,若要計算高科技中間財與最終消費財貿易,則須先行整合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HS)、廣泛經濟分類(Broad Economic Category, BEC)、國際行業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 ISIC),以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產業定義。儘管相對耗時,但希望實證結果更貼近國際現勢。

​結果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價值644億美元的高科技中間財至美國,占中國全部輸美貨品的15.9%,較2012年同期衰退5.2個百分點。相對而言,台灣出口價值103億美元的高科技中間財至美國,占台灣全部輸美貨品的42.3%,較2012年同期成長1.1個百分點。

易言之,台美高科技產業鏈緊密程度,遠高於中美產業鏈結。

​此外,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價值1214億美元的高科技最終消費財至美國,占中國全部輸美貨品的29.9%,較2012年同期衰退6.1個百分點。反之,台灣出口價值195億美元的高科技中間財至美國,占台灣全部輸美貨品的22.4%,較2012年同期成長1.7個百分點。這顯示:台灣「部分取代」中國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

遭美管制的中資企業向台拉貨、在陸台廠轉移產能到台灣

究其原因,在陸台商本是中國出口美國的主力企業,囊括前10大輸美廠商的7家,包括富士康旗下兩家子公司、達功、昌碩、名碩、仁寶,以及達豐。惟經濟持續趨緩,疊加生產成本墊高,及美中經貿與科技衝突,在陸台商相繼轉移產能。自2019年1月至2020月12月底,209家台商返台投資7925億新台幣;其中,過半(51.7%)為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產業。

另一方面,遭美國出口管制的中資企業,大舉向台廠拉貨,推升兩岸高科技中間財貿易。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出口價值1453億美元的相關貨品至中國,占台灣輸陸商品總額的79.9%,較2012年同期提升12.6%。惟貿易均衡占貿易總額的比例──貿易特化係數(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為66.6%,較2012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表示台灣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且領先幅度還略微擴大。

最後檢視兩岸高科技最終消費財。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出口價值11億美元的相關貨品至中國,占台灣輸陸商品總額的6.3%,較2012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這或許肇因於兩岸率先走出肺炎疫情的陰霾。

此約略證實國台辦與若干學者的說辭,但其明顯誇大台灣對中國的非對稱依賴,因為台灣93.7%的高科技最終消費財,是外銷中國以外市場。

​綜合上述,經貿依賴不能單純從總額論斷,應細分貨品特徵。例如:兩岸高科技中間財貿易特化係數逼近七成,反而凸顯中方技術依賴台灣。此外,台灣輸陸高科技最終消費財,僅占6.3%而已,表示經濟脅迫(coercion)的能力有限。特別是,台廠更持續擠占中資企業在美市場。綜言之,台灣毋須過度擔憂,兩岸經貿的非對稱依賴。

展望未來,中國將以舉國之力,增強科技自主可控能力。惟中國聯想集團坦言,中美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技術落差,長達20年;即使急起直追,至少也要10年。故當前北京當局極為仰賴,台灣高科技廠商與人才;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亦可能成為長期穩定的趨勢。不過,台灣仍須超前部署,因應中國實現科技自主,及其衍生的進口替代。

延伸閱讀
意外撈捕到海洋保育類物種是否觸法?有無填寫「通報表」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