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技職之光 閃耀全世界

教育部表揚第18屆「技職之光」58位得主。(陳國維 攝)
教育部表揚第18屆「技職之光」58位得主。(陳國維 攝)


第18屆「技職之光」頒獎典禮日前舉行,由教育部長潘文忠表揚58位學生,鼓勵他們在國際技能競賽,或在創新發明與專業證照領域上的優異表現。

42組競賽卓越 28組技職傑出

2022年技職之光共有42組、58人獲獎,當中14組為參加國際性技藝競賽表現優異的「競賽卓越獎」,28組是在國際創新發明與專業證照方面有傑出表現的「技職傑出獎」。

其中,台南市新營高工邱琮庭與白河商工林靖展,兩人高職畢業就取得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5張乙級技術士證證書;朝陽科技大學張聿岑、蔣璐茜、陳柏憲、莊承翰等4位學生組成的團隊,則創立虛擬罐頭品牌「漫魚良市Slow Fish」,以獨特的包裝設計述說魚類故事,希望讓民眾間接參與海洋保育的一環,團隊更獲頒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品牌設計與識別類的紅點最佳獎,並榮獲唯一的新銳設計獎。

另外,由張建雄、洪慶桐與施茗翔等3人組成的「集創三帥」,來自3所不同學校,他們在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大放異彩,為台灣在「集體創作」職類首度奪得金牌。張建雄說,到最後真的感覺到,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張建雄:『(原音)我們因為疫情,所以我們經歷了兩次的延賽,然後還有一次取消比賽,我們最後從上海飛到了英國,完成了我們這次的國際技能競賽,並且我們也拿到「集體創作」參賽以來的首次世界金牌。』

台灣鯛魚苗 提高育成率

就讀高雄科技大學的林佳樺,將科技化養殖法結合家族產業,提高台灣鯛魚苗的育成率和產量,並以台灣鯛為主原料,生產多項食品,曾連續3年獲得農委會「農村好物」的肯定。

林佳樺將所學及實務經歷,建立漁村養殖手法,提高生產能力,並進軍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改善雲林麥寮台灣鯛的滯銷問題,陸續獲頒漁業署「模範漁民」、農委會「百大青農」等殊榮。林佳樺:『(原音)現在是要走團體戰,大家結合所有人的人的原物料,我們把它產出更好的產品,提供給所有的消費者,甚至可以走到國際。』


高雄科技大學林佳樺獲得第18屆技職之光。(陳國維 攝)

北科大5人得獎 64歲博士生獲表揚

台北科技大學這屆有5名學生獲頒技職之光,就讀機電技優領航專班三年級的田佳承,在國際技能競賽力退15國選手,拿下冷凍空調職類金牌,他在5年的拚戰過程中,曾負傷、休學,後來走過低潮,重返賽場。

田佳承表示,賽場上最大的考驗就是臨戰的心理調適,他謹記老師和學長說的,把比賽當練習,不要緊張,把心思集中在如何做到最好,才能掌握比賽節奏,沉著思考。

就讀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家具木工產學訓專班的王品淮、丁羿鈞,則合作參與日本「隈研吾&東川町」家具設計大賽,他們從23國、近600件作品脫穎而出,奪得相當於首獎的「隈研吾賞」,這是台灣學生首次在這項比賽入圍與得獎。

另外,現年64歲、北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博士班學生劉飛龍,長年深耕不斷水工法,已擁有4件發明專利、24件新型專利,其中,有關「應用於不斷水作業之冷凍止水方法」的發明,已完成技轉,並運用於台灣高科技業。

劉飛龍指出,高科技廠若因停水或維修供水系統,而停止生產,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他研發的不停水維修技術,利用液態氮,將水管的水冷凍成固體,阻擋水流,新增止水閥,就可對局部管線進行搶修。

教育部長潘文忠強調,每一位技職之光都因堅持而獲得榮耀,相關表揚已邁入第18年,希望讓眾人看到技職教育的非凡成果,並鼓勵更多學子投入技職領域,適性發展。


台北科技大學這屆有5位學生獲頒技職之光,師生合影。(北科大提供)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初二才能回娘家?教育部籲讓女性有選擇自由
避免寒假沒飯吃 教育部推急困學生協助機制
大學盼調漲學費 潘文忠:須完善溝通和資訊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