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創如何度過疫情難關?瞄準突圍2大關鍵,讓營收逆勢創高

COVID-19這隻黑天鵝的大衝擊,台灣可以說是今年才有深刻體驗。但預先旁觀也不是沒有收穫,本次創業大調查發現,54%新創認為「開發新產品」是度過疫情的關鍵。

在2020年《數位時代》創業大調查中,新創們認為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最大的影響是營收下滑。2021年面臨病毒的威脅,情況比去年更加嚴峻,隨台灣本土疫情一度緊張、全國進入三級警戒,企業必須即刻學會分流,或是讓員工直接遠距上班。

於是,本年度的創業大調查中,在「疫情如何影響公司發展?」題目中,新增了「無法與客戶有實體接觸」選項,該選項也馬上躍居新創勾選發展受影響的項目第一名,反應出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等防疫政策,確實影響到新創的運作。

表099-1-horz 圖/數位時代
表099-1-horz 圖/數位時代

不過,去年開始就有許多新創嘗試遠距上班,在商業模式上也選擇加大線上業務的投入,實行一年下來,僅管今年疫情加劇,在營收面上受到的衝擊卻較過去一年還少,40%的新創表示營收減少,相較於去年的49%少了9個百分點。但營收遭到腰斬的業者比去年更嚴重,家數比突破2成大關。

另外特別要關注的是,本次創業大調查發現,54%的新創認為「開發新產品」是度過疫情的關鍵,不論是開發出新服務,或是將原有的商品重新包裝,販售給截然不同的對象,都是許多新創選擇的調整策略。

關鍵一:開發新產品、工作流程線上化

要說今年最精彩的案例,非「鄰家鮮生」莫屬。台灣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所有人都困在家中,掀起了在家煮飯的風潮,即便不上餐館,群聚風險也隨著出外採買的需求提升,鄰家鮮生推出雙北地區「今天買、明天到」的蔬菜箱成為了救星。

鄰家生鮮 圖/鄰家鮮生 - 今天買、明天到、照顧您的防疫新生活FB
鄰家生鮮 圖/鄰家鮮生 - 今天買、明天到、照顧您的防疫新生活FB

鄰家鮮生的幕後推手,是已成立4年的蔬果食材採購平台「菜蟲農食」,原先的商業模式是瞄準餐廳,從產地直接提供生鮮蔬菜。

在三級警戒時,菜蟲農食僅花6天時間成立了鄰家鮮生品牌,販售蔬菜箱給消費者。結果上線3天時間,單日銷售額就追平過去經營3年才達到的成績,更讓他們在今年5月首度達成損益兩平。


延伸閱讀:momo、PChome都找上他!上線僅2個月的「鄰家鮮生」,靠這秘密武器獲兩大巨頭青睞


雖然歷經了半年的時間,台灣疫情狀況逐漸好轉,對於蔬菜箱的需求可能不如以往,但毋庸置疑,菜蟲農食打了一場漂亮的轉型戰。瞄準消費者疫情間的需求是一種轉型方向,也有新創選擇投入新領域的服務。

2015年誕生的男性保養品牌UNICORN(獨角獸),以「臀膜」敲響市場,陸續推出沐浴膠、按摩油等產品,在疫情艱困的時候,開發出遠距肌膚諮詢的服務,維持品牌的討論熱度。

在商業模式上轉型的,還有專為牙醫師設計的資訊整合平台「台灣牙e通」,過去致力於提供診所管理系統、牙材採購等牙醫師所需的相關服務;他們在疫情間積極整合耗材供應商,推出「診所採購帳號」一站購足,讓營業額提高達去年同期的2倍。

表099-3 圖/數位時代
表099-3 圖/數位時代

關鍵二:上市櫃公司借力新創,推動產業升級

近2年,新創們逐漸擺脫孤軍奮戰的狀況,愈來愈多大企業推動數位轉型時,選擇與新創合作,不管是藉此開拓產品線,或者是找尋下一波的創新動能。在《數位時代》2021年創業大調查中,47%新創表示:在近一年內與上市(櫃)公司有所合作,合作方向以「投資或併購」、「共同開發產品」、「企業採用新創服務」為最大宗。

據勤業眾信與台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於今年9月發布的《創新生態發展,鼓勵企業投資新創》報告,挑選「資通訊科技、製造、零售消費、金融、生技醫療」5大產業,邀訪了近40家各領域代表性企業,也同樣發現企業積極投資新創的狀況。

訊聯生技2 圖/訊聯生技
訊聯生技2 圖/訊聯生技

近2成企業與超過6家不同新創公司合作。但從實際投資額上,呈現兩極化狀況。近5年,有31.3%的企業,已投資新創超過10億元以上;卻也有31.3%的企業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下。

「有人積極、有人觀望」是現階段最好的註解,未來回顧這段疫情爆發的特殊時刻,所有的企業會被分為3類——轉型成功的公司、轉型失敗的公司,以及靜靜等待風暴過去的公司。

現在要判定誰是成功者、誰是失敗者,還言之過早,但那些選擇觀望、什麼都不改變或有所動作的人,不只錯失了業務成長的機會,也降低了面對未來風險的能力。

表099-4-vert 圖/數位時代
表099-4-vert 圖/數位時代

轉型案例——KidsClub:提早布局遠距,實體課成功秒轉線上

今年5月,台灣飽受疫情侵擾,民眾生活迎來翻天覆地改變。Kidsclub共同創辦人張甄珍,在這個動盪時刻投入創業,她是如何耕耘「親子體驗」領域的?

我女兒2017年生,大概2019年時,開始想找一些幼童游泳、足球等課程讓她「放放電」,才發現找幼童課程沒想像中簡單。很多父母找課程的方式,還是靠口耳相傳。需求沒有被滿足,就代表有商機存在其中,我跟我老公決定投入創辦親子體驗平台KidsClub。他負責平台的建立,我則開始找課程上架,女兒就是品質管制員,負責到處去上課體驗。

KidsClub共同創辦人張甄珍 圖/陳君毅攝影
KidsClub共同創辦人張甄珍 圖/陳君毅攝影

但很快地遇到疫情,實體課程全面暫停,對我們來說當然有影響。不過在創立之初,KidsClub就已嵌入視訊平台Zoom的功能,因為一開始我們就認為遠距上課是未來趨勢,老師與學生不一定要在同一空間,台灣老師透過遠距平台就能接觸全世界學生,甚至5年後會有很多VR(虛擬實境)課程出現。

所以KidsClub課程一遇到疫情就轉成線上,比如透過視訊上跳舞課。現在疫情稍緩,部分課程也漸漸恢復實體,但這不影響雲端化進度,平台上已有逾100堂線上課程,預計未來幾年內,平台將有60%線上課程。雖然創業時間短,但KidsClub已拿到曾投資線上教學平台Coursera、Udemy的創投開出的支票,下一步將會朝東南亞邁進。

最新11月號雜誌《台灣生技新版圖》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

更多報導
退黨後投入創業!海歸工程師蕭新晟打造一站式捐款系統,獲3,000萬元Pre-A輪募資
在變動中崛起、在疫情中加速:2021 Meet Neo Star年度精選新創30強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