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芯片超級霸主地位意味著什麼?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是一個令德國薩克森州感到歡欣鼓舞的好消息: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積電計劃在德累斯頓建立其首家歐洲工廠。該工廠將主要為德國汽車行業提供芯片。台積電目前已證實了該消息。

除了投資德國外,台積電還計劃在美國建新廠。這家芯片產業的領頭羊在全球拓展的背後也有政治上的原因:中國武力犯台越來越可能成為現實。在這樣的生存威脅下,台積電及其客戶因此也在為未來尋找出路。

計算機芯片是所有現代設備的核心,用於智能手機、電視、冰箱、汽車、電腦、無人機或戰鬥機。今天,70%的計算機芯片是在東亞制造的,包括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企業台積電從中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它制造了92%的特別重要的邏輯芯片,也就是小於10納米(1納米=100萬分之一毫米)的芯片。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邏輯芯片都是在台灣制造的。

全球經濟依賴芯片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被形容為"矽盾"--抵御中國的盾牌。如果北京真的攻打台灣,全球經濟將面臨一場災難。汽車、手機、醫療器械、高科技武器將無法繼續生產。迄今為止一直依賴台灣微芯片的中國,自己也會有很大的麻煩。

在新冠疫情期間,人類更加意識到自己是多麼依賴計算機芯片。供應鏈中斷導致幾百萬輛汽車的生產陷入停滯,家庭辦公室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這也是許多國家現在努力提高國內的芯片產量的原因之一。中國也是如此。北京希望在2025年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

美國大力投資芯片產業

美國也斥巨資打造自己的芯片生產基地,以擺脫依賴。去年8月初,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整體金額高達2800 億美元的《芯片與科技法案》。 其中約530億美元用於促進在美國的芯片生產。台積電也參與其中。該集團計劃2024年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大規模生產5納米芯片。該項投資金額高達 400 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之一。

不過,現年91歲高齡的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去年12月在亞利桑那州的演講中口氣一點也不樂觀。 "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他這樣說道,並以此批評了美中之間正在進行的貿易戰。 拜登總統已對中國芯片產業實施制裁,並停止從美國向中國出口相關技術。 這也是中國現在投入大量資金興建自己的芯片產業的另一個原因。

中國不太可能強行接管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以武力接管台灣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豈不是很有誘惑力? 理論上是的,但台灣WTO中心半導體專家李淳(Roy Lee)認為實際上不太可能。 "美國的出口限制對中國發展技術的努力構成了重大挑戰。"他說,由於幾乎所有半導體生產所需的材料、化學品或備件都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如果台灣被中國佔領,那麼至少美國將不再供應這些材料。此外,中國也缺乏專業人才來經營像台積電這樣的公司。

李淳說,只要不能夠自己生產,中國就需要台灣的現代芯片。而自產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中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在特朗普執政時被列入黑名單,此後獲得急需的美國技術的機會受到限制。

在位於台灣中部的辦公室裡,本傑明·海因 (Benjamin Hein) 舉著一塊所謂的硅晶圓,這是芯片生產的原始材料。 海因領導德國半導體供應商默克公司的東亞業務,該公司在台灣擁有約1000名員工。

"制造一個芯片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海因說。有一點在生產中至關重要:"沒有完美的潔淨是不行的。一粒灰塵可以污染毀掉一切",他說。 客戶知道台灣符合極高的標准,其他地方並非都是如此。海因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接管芯片生產。

海因還表示,"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全球性行業,完全在本地生產非常復雜",他說。 比如,建一座工廠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成本可以高達 100 億美元。 "在一個國家建立整個生態系統是不現實的",海因說。

因此,只要中國和美國沒有在芯片生產上實現自主,台灣就會保留其"矽盾"。 它在這種不可或缺的商品上的領先地位為其提供了更多的國際談判和關注。 但是"矽盾"並不防彈。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表明,專制國家可能不計代價地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Christina zur Ne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