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由民主的終結

(圖/中時新聞網)
(圖/中時新聞網)

由於一連串的決策錯誤與政府失能,包括美豬爭議、藻礁危機、空汙惡化、火車災變、乃至軍機失事等不幸事件,導致近期蔡英文與蘇貞昌兩人的民調數據和民間聲望急遽滑落,目前已跌至去年連任以來的最低點!但這卻是2001年台灣政黨輪替以來最特殊的一段執政經驗,也就是:完全執政,五權盡攬,閣揆卸責,總統無能。

究竟何以致之?過去23年來,由於修憲實施「半總統制」,造成「總統掌權,閣揆負責」,形成權責不符現象;前後已連續更替了17位行政院長,每位平均執政期間還不滿1年半。其結果卻是,短命的內閣、無能的政府、可憐的民眾、殘缺的民主。

但現在最新的局面卻變成是,「責任內閣」不必再為執政失敗而負責,閣揆也不必道歉下台了。立法院多數黨全力護航政府,並且共同卸責。至於監察院也不再究責和糾正行政機關,主要用心卻是人權案件和彈劾不聽話的法官與檢察官。至於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全心全意監督在野黨。而總統本人努力將政府失能的現象歸咎於憲政體制下的「不正常國家」,以及對岸中共政權的打壓。總之,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執政者不應、也不必為自己的失職而負責。

這真是謙卑又謙卑的政府!但這卻是台灣民主轉型的現實。荷蘭學者弗里斯(Peer Vries)曾指出,西方人和中國人對國家角色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中國,國家首先扮演的是「道德秩序維護者的角色」。這也就是孫中山先生強調的「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有世界」,「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換言之,國家有義務為人民施行仁政,維持道德秩序,並實踐社會正義。

但是,現在的執政者卻排斥傳統道德理念和德治理想,也反對「大有為政府」和「施行德政」,他們不再為民請命,也拒絕替底層的民眾謀福利。他們只有一種想法、一個目標、一項使命,那就是:打擊反對黨,清算前朝,否定中國傳統人倫與道德,並且占盡一切好處,分封給家臣、徒眾與朋黨!最後則是大權在握,吃乾抹淨,並且永續執政。

但是,這樣的作法卻將造成自由民主的終結。1990年代初,美國學者福山提出了「歷史終結」的說法,他指出自由民主終將取代其他意識形態,取得全面勝利。但在20多年後,他卻提出了修正看法,並指出一個政治秩序良好的社會需要三項構成要素,那就是「強而有力的國家」、「法治」和「民主問責」;三者缺一不可。重要的是把三者的順序擺對,強而有力的國家和有效率的政府,顯然更為重要。

福山強調,強而有力的政府不一定是大政府。穩定的社會可以在一個精簡的福利體系(如新加坡)中運行,也可以在一個規模較大的體系(如荷蘭)之下運作。但是,當今的台灣卻顯然與此背道而馳。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執政能力快速下頹、法治不彰,以及民主問責能力嚴重不足。究其因,這是民進黨一黨獨大、五權在握、政府失能所造成的苦果!(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