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電力自動化成果 國際肯定

工商時報【台中訊】 台電公司昨(18)日受主辦單位邀請在「第11屆IEEE控制與自動化國際研討會」上展示電力調度自動化與發展智慧電網2項主題。台中供電區營運處處長林安志表示,台電公司自民國73年開始發展智慧電網,其成效已做到全球名列前茅,同時,也促使了台電可以長期維持穩定的供電品質。 「IEEE控制與自動化國際研討會」是全球控制及自動化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每年於世界各地輪流舉辦,今年是該研討會首次在台灣舉行,為期3天的議程由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林俊良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向程教授擔任主席,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學者與會。林安志說明,台電公司在此大會上展示台灣在電力自動化的創新應用成果,讓全球在此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台灣電力自動化,實施智慧電網的肯定並進行交流。 台電表示,在未發展智慧電網前,每個變電所都須派員4位人力24小時值班,台電全台有600所變電所,依此計算,約需2,400位值班人力。鑑此,台電從民國73年開始參酌先進國家經驗,積極進行電力系統調度控制全面自動化工程,累積至102年底,共計完成597所變電所自動化工程,並建置2個中央調度中心、6個區域調度中心及21個配電調度中心,至少滅少2千名變電所值班人力,1年下來就可以省下1.6億人力成本,維修成本也因此大幅滅少。 林安志分析,電力自動化不僅做到變電所智慧供電,連同發電、配電、輸電、用電都可以達到智慧化,他舉例,電力自動化後,不管是哪個輸送點出現故障或問題,可以透過系統馬上找出故障點,立即出動維修人員前往事故點進行維修,最長不超過半天即可恢復供電,他回顧過去未實施自動化前,幸運的話,可以很快找到事故點,但長的話有可能拖了3天才找到,對用戶及維修人員都造成不便。 林安志進一步說明,電力自動化具有4大效益:1、提供安全的供電品質。2、縮減人力成本。3、供電效能提升。4、提升客戶服務。林安志解釋,未實施智慧電網前,那一條輸電量超過負荷,無法馬上判斷,如今透過智慧電網,在電腦上設定承載量後,只要異常超戴5%就會馬上查覺,工程人員即可馬上進行調配,讓供電可以達到絕佳效能。 其次,林安志說,在供電方面,一旦發生輸電點發生故障情況,透過智慧電網即可馬上進行隔離,減少停電範圍,同時,在電壓控制上也可以區分出有效電與無效電,讓供電可以達到100分,這就好比用電腦撿土豆一樣,電腦撿的大小都會很平均,同樣,電腦控制後,每一條輸電、配電路徑都會差不多,可以維持穩定又安全的供電品質。 台電除了在自動化發電、輸電、配電外,也進行用戶端的AMI建置工程。台電在輸電網路智慧化及AMI智慧電表上所投注心力,頻獲國際肯定,例如「先進輸電線路故障測距系統」、「輸電線路雷擊事故資訊平台」以及「避雷器線上監測系統」分別榮獲2010、2011、2013 亞洲電力獎(Asia Power Awards)之「年度最佳輸配電計畫金牌獎」、「年度創新技術金牌獎」以及「年度智慧電網計畫獎」。 台電表示,透過電力自動化上的努力讓台灣電業的創新技術與服務在國際上揚名,使國際電業及產業界人士更加認識台灣。(台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