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摯情熾愛。作者:王中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
摯情熾愛。作者:王中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

▲摯情熾愛。作者:王中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出自南唐詩人張泌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寄人》。原詩二首,這是其中的一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詩作背景

據清·李良年《詞壇紀事》,張泌早年與鄰女浣衣(名)相愛,曾作《江神子》詞。後經年不相見,卻于夢中相遇,乃作此詩。詩其實是寫感情上的干擾。清·沈雄《古今詞話·詞評》說,「(泌)少與鄰女浣衣善,經年不見,夜必夢之。女別字,泌寄以詩云:『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浣衣流淚而已。」是則此詩之本事也,大約是可信的。

詩詞原文

寄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迴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逐句釋義

離別後夢裡隱約來到你家,院中風景依舊,小廊曲闌仍在。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還為離人(作者)照著庭院落花。其中「小廊迴合曲闌斜」,指夢中所見景物。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與情人別後的寄懷詩。詩題為「寄人」,實寫離情,但又不是直寫,而是述夢,借夢境來反映離情,表現自己質樸無華的懷念與追憶。同時,借用景物的描寫進行暗示,小廊曲欄,庭院花月,自己的一片相思相憶之情,自然含而不露地包蘊于其間了。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迴合曲闌斜」,久別不見,積思成夢。首句從別後入夢說起。「謝家」,代指所思慕的女子家,對方不一定是姓謝人家。如元稹《遣悲懷》中的「謝公最小偏憐女」,就是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妻韋氏。作者大概曾經在女子家裡待過,或者在她家裡和她見過面。因此,在進入夢境以後,就覺得自己飄飄忽忽地來到了她的家裡。這裡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曲折的闌干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婉轉地表達了兩人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寫夢醒所見實景。一覺醒來,閒步幽靜的庭院,夢中所見終是虛空,反增加惆悵和淒苦。「春」和「落花」點明時當暮春。暮春之夜,落花遍地,四周圍悄無人聲,只有一輪明月而今依舊把它流水一般的月光,靜靜地傾瀉在庭院的殘枝落花上。月是最能撩人情思的,相思深切的作者感到此時此地的明月依舊多情,好像頗能理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這首詩含蓄深沉,通過對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的描寫、刻畫,深刻表達了作者深沉曲折的感情。